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十二、区间 (第5/5页)
泳之的账户内则有一百万。邵泳之想做散户做不了的交易,遂挂靠在他的某位长辈作为合伙人的公司里,用自己与几位发小的钱组成一支基金。 战争爆发时,邵泳之在国外。江离终日终夜待在私募基金在南遥的办公室,刷深域浮现的权威报道与道听途说、买便利店与咖啡厅的吃喝、去健身房放风与洗澡。邵泳之毕业出国以后,江离不再和他讨论作业。据说,邵泳之与同学们亦拼单请到了一个之前上过同一门课的本校学生,给他们做课外辅导。然而,一向把那支私募基金的盈亏当数字、前几次找江离都是为约她去自驾的邵泳之,在最初的狂喜后,忽然又是给江离发红包、又是要求江离向他投屏。邵泳之隔着时差的作息之阴间,令后来的江离意识到,当时的邵泳之不是多线程办公高效率,而是焦虑到几乎做不了别的、状态极其之差。 邵泳之与江离皆不学法。他们分别认识不同的、学或做法律的人。不过,邵泳之不敢向这些人问。邵泳之查阅新闻、法条、规定、解释、判决文书,发给江离一堆理解与判断,不多久又发给江离一堆更新过的理解与判断。后来,他们转换思路,从“是否违规”改为“如何避免被官方调查到”。 他们最明显的接近违规之处,应该是,这支私募基金的实际的最核心的策略制定者,邵泳之与江离,没有被写在基金备案中。 最终,邵泳之痛恨起帝国的选择性与运动式执法。在金融市场内,风险与收益是双刃剑。监管防止零售投资者承担过高风险,同时即剥夺他们获取巨大收益的可能。人为地,用钱生钱的机会随社会阶级累进。发国难财的思路与技术不难,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安全地这么做;小盗者诛,大盗者为王侯;它的资质,被留给了原本就大概率将不被国难伤害的人。 ~ 莫德林致敬 Magdalen(e) College,除了名字也有参考,但大量戏说。 他们国家有类似自考的办法,但江离的专业不一定有,或者说她那样拿到的学位也不会有她需要的含金量。给她自己选,她不会采取她妈妈的做法,她会觉得那是智商税。有些事情,合规地做(比如自考)会更安全更有性价比。 邵泳之与江离的策略,很多危机前都有人用,最经典的是次贷危机前(参考电影《大空头》)。如果只是准确预测到危机然后做空爆赚,在很多现实地区是没事的。他们的情况是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所以开始严打。 如果有人猜到周延的原型:周延不是这篇的重点,虽然 ta 对苏文绮的故事很关键。Ta 的故事适合再开一篇,另一位主角(叶挽葳)是想把 ta 送进监狱的检察官。Ta 的灵感,除了这个原型,还有我以前搞同人时的一个洛丽塔脑洞,这也导致了 ta 与原型的不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