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伏牛山劫難與新生 (第10/16页)
的癆病沉痾也被他逐一化解.久而久之,"蘇先生"成了村中不可或缺的一員,被視爲真正的自家人. 光陰荏苒,如此平淡而充實的生活,一晃便是三年.蘇清晏白日裏或與石巖入山狩獵,或在家中爲村民診病,夜晚則獨坐石屋,靜參武學.這般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與世無爭的日子,撫平了他因漫長生命和過往廝殺而略顯滄桑的心境.他第一次覺得,或許這般平淡,纔是他穿越數百年時光洪流後,最終尋覓的歸宿. 邊村血火與生死託付 北宋太宗至道末年,北境風雲漸起.遼騎屢犯河東,烽煙時傳.蘇清晏與石巖比鄰而居已十三載,情同手足.這些年間,石巖與妻子 林素娘又添一子,家庭美滿.然而,這份世外桃源般的寧靜,卻始終籠罩在邊患的陰影之下.石家村地處偏僻,距遼境不足四十公里,宛如狂濤中的一葉扁舟. 蘇清晏曾數次向村中族長與長老痛陳利害,懇請舉村南遷,以避兵禍.然村民世代居此,宗族觀念根深蒂固,更篤信數百年來有神靈庇佑,總能逢凶化吉,對他的預警只當作危言聳聽.蘇清晏望着他們固執而虔誠的面容,深知言語已盡,無奈之餘,唯餘深深的憂慮. 十三年的朝夕相處,蘇清晏與石巖一家早已血脈相連.他們一同入山狩獵,一同辨識藥草,分享着山林間的收穫與平靜.歲月在石巖身上留下了痕跡,剛過而立,鬢角已見微霜.而蘇清晏,儘管始終以蓬頭垢面,鬚髮覆面的形象示人,那濃密鬚髮之下的烏黑,卻終究引起了細心的村民竊竊私語.縱然醫術通神,豈能真的抗拒衰老?期間,族長熱心爲他張羅親事,皆被他以各種理由婉拒.久而久之,村人便私下揣測,這位蘇先生或許身有隱疾,難以成家.蘇清晏察覺到此等議論,爲免麻煩,便尋來草藥,自此之後,每年悄然將鬚髮染白少許,以此"配合"着時光的流逝. 然而,表面的平靜無法掩蓋內心的停滯.蘇清晏感到自身武學,尤其是主修的"參合指",已沉寂十三年,難有寸進.他深知武道如逆水行舟,遂心生遠行之念.他向族長與村老言明,需遠赴深山,採集一種稀世靈藥,或需數月方歸. 離別之日,石巖執意要同行護佑.蘇清晏按住他堅實的肩膀,懇切道:"大哥,此去路途險遠,你家中尚有素娘與兩個侄兒需要照料.我獨自前往,反而便宜.你放心,採得草藥,我定儘快歸來."石巖見他意決,不再多言,只將精心準備的乾糧,臘肉塞滿他的行囊,反覆叮囑:"兄弟,一路務必小心,早去早回!" 蘇清晏告別了送行的村民,坐着驢車,再次踏上了前往樂山凌雲窟的旅程. 在凌雲窟中,藉助血菩提之助與無人打擾的絕對寧靜,他將全部心神沉浸於"參合指"的昇華之中.歷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