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伏牛山劫難與新生  (第8/16页)
,蘇清晏對自己的認知極爲清醒.他並非那種無師自通,自創一派的武學奇才.他本是唐朝狀元,一個文人,陰差陽錯才踏入了武者的世界.他的天賦在於   "學"與   "改"——若有明師指點或祕籍參照,他能迅速領悟,乃至青出於藍;若無,他便如無根之萍,難有根本性的創造.他最大的成就,便是將那達摩祖師的"般若金剛指",歷經數百年揣摩,去蕪存菁,逐步進階,簡化,昇華,直至創出威力更勝,射程更遠,殺傷力更爲凝聚磅礴的   "菩提金剛指".他追求的,是一門穩定性極高,絕無反噬之虞的完美武學,爲此,他願意花費數百年的光陰去打磨.    經此一役,他對自身武學體系有了新的規劃."菩提金剛指"與   "斗轉星移"   似乎都已觸及他個人悟性的天花板,短期內難有突破.反倒是那源自慕容龍城的   "參合指",在他手中已臻化境,可謂青出於藍.此指法剛柔並濟,既可於數十步外凌空傷敵,指風犀利無匹;亦能於方寸之間近身搏殺,變化精微.故而,他決意在此後的一兩百年間,主要精研並使用"參合指",將另外兩門絕學暫且封存,輪流潛修.行事風格,也需比以往更加低調,真正融入這茫茫人海,做個默默無聞的旁觀者.    他離開了老鴉岔堖,輾轉至山西北嶽恆山,尋了一處幽靜山谷,再次過起了離羣索居的生活.在此,他結識了一位名叫   石巖   的年輕獵人.石巖爲人豪爽質樸,時常上山打獵,一來二去,便與這位氣質沉靜,談吐不凡的隱士熟絡起來.從石巖口中,蘇清晏得知如今已是北宋太宗皇帝的至道年間(公元985年),天下承平,百姓安樂.    這份"太平"的消息,悄然觸動了蘇清晏沉寂已久的心絃,那懸壺濟世,重開醫館的念頭,如同冰封的種子遇到春風,微微萌動.但他並未急於行動,反而更享受與石巖的這份淳樸友誼.石巖時常帶着獵得的野雞,野兔,竹鼠,來到蘇清晏那簡陋的木屋,兩人圍爐而坐,炙肉飲酒,談天說地.石巖見他孤身一人,便熱心地邀請他下山,住到自己所在的村莊去.    "蘇先生,我們村裏人都實在,互相幫襯,您去了絕不會孤單!"石巖言辭懇切.    蘇清晏沉思良久,那塵封已久的,對於人間煙火的渴望,終究被這份真誠打動.他點頭應允.臨行前,他至溪邊梳洗,水中倒影卻讓他自己都吃了一驚——數十年的山野隱居,使他鬚髮虯結,形同野人.他凝視着水中那張被濃密鬚髮掩蓋的面容,最終決定保留這副樣貌.這蓬亂的鬍鬚,恰似一副天然的面具,既能遮掩他那數百年不變的年輕俊朗,也能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關注與麻煩.    隨石巖下山入村,他的到來果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村民們都站在自家門口,用一種混雜着好奇,審視與些許戒備的目光,   地注視着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