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 她没认错,是钟韫无误。 (第2/3页)
特区的设立,来往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而想要体验或是重温民俗特色,这茶馆便成了不二选择。 钟绛雪从小学琵琶,起初是应了母亲的意思,可没想到就此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学到了大。 琵琶和南琶又有所不同,前者为二十四品六相,所谓横抱琵琶,后者仅十品四弦,多为竖抱。 她弹南琶算是半路出家。起先是母亲让学的琵琶,找了师傅,跟着学得还算不错,机缘巧合之下跟了文工团的老师,也就应上了南琶这一席。 好景不长,赶得不是时候,人走的走散的散,再到现在,也只有洞箫拍板。技艺是要传承的,老一辈擅三弦二弦的多,只可惜在这儿,钟绛雪没凑得齐这一队,缺了弦,少了乐,再不复当年。 吕小君闭着眼将乐谱随便翻到了一页,她们向来如此,抉择不出练习曲目便以授以天意,蓝冉凑上前看去,俩人顿时喜上眉梢。 看来是选到了一首擅长的。 钟绛雪只觉得他们太好懂了些,从前她们都在同一个少年宫,不过不是同一个老师,可缘分早就从选择了乐器的那一时刻开始。老师们经常会让她们组成一队,演奏完一整首,然后纠正打分,表现好的就奖励小红花或者是玉米糖,漏音缺拍或者唱错的都会打手心。 倒霉的时候她们几个人都会被罚站打手心。钟绛雪一点也不觉得委屈,如今这样,又好像回到了那时,她们也还是老样子。 这样的欣喜持续了不过片刻,俩人神色不佳,吕小君问:“阿绛……你还能唱吗?” 传统南音不仅要有那几种打击乐,唱腔吐字以及表演形式更是一大亮点,可以说是自成一派,必不能少。 拍板那一席通常是要引唱,有时候也会换成南琶那席的人,换来换去,就算不领唱,搭腔也是要的。 归根结底,身为南音里主要的乐器,掌握着它的人可不能连一点声都发不出来。 钟绛雪张了张嘴,本想现场来一段,可从自己喉咙里发出的只有呃音,她讪笑:“目前……可能还是不行。” 从下午开门营业起,来品茶的人就多了起来,每当这时,她们三个人就会应着老板的请求,坐在角落里时不时弹一弹,哼一哼添添气氛。 老板还算大方,钱按天结,弹几曲都给她们算得好好的,再加上在这儿人流量大的地方,还能多宣传一下南音,对她们来说也算是好事。 对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