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九十三章 走出去和带回来  (第2/5页)
见济说的,杀了司机。    而朱见深作为稽戾王的庶长子,自然要继续推演,稽戾王复辟成功后,朱见深就成了第一顺位继承人,他要做的大抵就是恢复于谦的名誉,以期许大明这火车,能够继续向上爬。    而朱见澄则是扮演的朱见深之后的君王,朱见澄表示,如果这样的话,他只能蒙着眼睛,晃动着身体,假装大明还在锐意进取。    但是三位接受了胡濙正经帝王教育的皇嗣,其实都深切的明白一个道理,国事如永远在上山的列车,不进则退,一旦停下前进的步伐,必然向下滑落,想要再次向上,那需要何等的伟力?    “人字坡到了。”朱见澄看着火车停在了山脚下,便知道京宣驰道的最难点到了。    这里设计的是一个人字形坡度,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通过人字形结构,将陡坡一分为二,减少爬坡的阻力,同时提高装载量,减少下坡的危险。    火车鸣着汽笛爬上了居庸关的陡坡,走到停留的位置,太子朱见澄忽然开口说道:“大明可以接受一定时间的稳定期,为下一次的爬坡蓄力。”    朱见深略微有些不赞同的说道:“其实停在半山腰也不错,我们在火车上是看不到山顶,看不到目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走着走着,人心就散了,停在半山腰,是个不错的办法。”    朱见济却笑着问道:“你说的不对,你怎么知道我们在半山腰,而不是在山脚下呢,你怎么知道,我们要爬的是一个人字坡,还是十个人字坡呢?停在哪里合适?所以,还是得攒足了力气,就往上爬。”    “我同意哥哥的看法。”朱见澄深表赞同的说道:“因为一旦停下,就会开始向下滑动了。”    朱见济和朱见澄是大皇帝的亲儿子,他们都有很强的开拓性,但是朱见深没有,因为他的父亲是稽戾王,能把大明停在一个很好的位置上,就已经是值得歌颂的事儿了。    居庸关在缓慢而坚定的火车头牵引下,缓缓的爬上了山顶,站在山顶上,朱见澄又开口说道:“竭尽所能往上爬,往下滑的时候,就能滑的慢一点,滑的时间久一点。”    “不错。”朱见深极为认真的说道:“爬的高,往下滑的时候,不仅能滑的久,而且不至于太过于陡峭。”    居庸关这段人字形火车道极为的险要,若是人摔下去,保证粉身碎骨,但人字形驰道,虽然多走了些路,上山容易,下山也容易,滑落的时候,也不至于直接从山顶直接滚下去。    “我打算去锡兰,征服那片满是羊一样百姓的土地。”朱见济率先表达了自己的愿景,他如果在锡兰、在印度,自己的弟弟在国内也能好过点,无论是来自于海上的敌人,还是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