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7章 被单独针对的温良 (第4/6页)
问,从资料汇总来看,温良是疯狂的。 疯狂的借势,从不考虑失败的后果。 而资料给出的结论是,因为良好的家世,让温良在中国的环境中没有顾虑…… 大家也看出来了,博浪真正的大膨胀壮大来源于终端业务具体是星海手机的发展,而为此,博浪付出的前期沉没成本高得不可想象。 一旦失败…… 有人想到这里,忽然在心中叹气:“我不如他,先考虑失败是对的,但只考虑失败则是错的……” 事实上,抛开终端业务,博浪的发展壮大算是在正常范围内。 因为中国的互联网业务发展落后于海外市场,又因中国网民总量在暴涨,再加上可以直接照搬海外作业,以及互联网热,可以轻易吹泡泡,估值一而再的暴增不完全算特例。 没有终端业务,博浪现在的最新估值应该只是千亿规模。 而算上终端业务……博浪的规模发展之快就显得十分夸张了。 但其实也还行。 如果雷軍有温良在决策上十分之一的‘疯批’,MI未必不如博浪终端。 要是从推出手机算起,米系列出世至今也只有近两年,而MI的市场估值已经接近了2000亿了。 要知道MI的手机没有远销海外,而且一直是饥饿营销模式,不敢像苹果那样放开售卖,消费者的购买冲动很容易被压抑,销量总数也就千把万台。 截至目前,除了红米手机,米系列的黄金销售期里,每周供应量不足30万台,拿什么跟其它厂商比。 是,小厂商一开始如果想要铆足劲生产需要垫付海量货款,动辄是几亿几十亿,但以米系列当初的受欢迎程度,完全不在话下。 只能说,面对取舍,不同人有不同的决策方式。 雷軍看到的是性价比模式存在弊端,通过延长生产周期可以让电子元器件成本飞速下降,极限库存周转能让资金流转更快,避免了资金风险等,可同样失去了黄金发展机会。 总之……博浪的现状,从汇总资料来看,还算合理范围,无非是温良这个掌舵人在每个阶段的抉择都比较疯狂。 甚至哪怕博浪发展到这么大规模了,温良的决策依然没有收敛,反而越加疯狂。 然而,偏偏他就是越来越有疯狂的资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