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4章 轻薄儿 (第2/4页)
br> 其后, 代替贾涉之职的许国、徐晞稷等人手段极端激起李全的叛变, 宋廷又丢山东之地, 虽杀李全,但李璮、严实皆叛宋成为蒙古世侯 贾涉死时, 贾似道不过十一岁,且是庶出,其生母胡氏是贾涉的小妾。且贾伟、贾涉为官皆有清廉之名。由此可见, 贾似道显然不是从小就是鲜衣怒马的纨绔子弟。 通过廖莹中的诉说,李瑕大概能够想象得出年幼时的贾似道承受的是怎样的管教 父、祖皆含屈暴毙, 家族重担压在一个小小的庶子头上,要何等刻苦读书才能振兴家业? 一直到贾似道十九岁时他姐姐才入宫、次年被封为贵妃;三年后他以父荫入仕;再三年, 进士及第;中枢任官三年,改任湖广统领, 至孟珙麾下;两年升任户部侍郎;又两年以宝章阁直学士兼沿江制置副使可谓平步青云。 之后二年间,孟珙、贾贵妃相继逝世,贾似道升官的速度却未减,十年间已入枢密院事、封临海郡开国公 “世人皆言东翁乃纨绔子弟浅薄鄙陋,全凭惠顺贵妃裙带得以晋升。然惠顺贵妃薨后十年,东翁方才真正崭露头角。” 廖莹中说着,叹息一声, 又道:“旁人出任沿江、两淮,粮饷无支,贫民困苦,唯东翁不仅不伤百姓, 粮饷自为调度,且尚有余蓄支援他方。仅凭裙带,可做到这一点?说来,竟唯有史岩之当年说了句公道话‘似道虽有少年习气,然其材可大用也’。” 李瑕点点头,道:“贾相公确是有真本事的人,但少年习气也是真的。” “我未见过贾家太公,但说来,是板刻正直之人。想来东翁少年时读书太苦,心底恨太公” 李瑕明白廖莹中所言之意。 在一个孩子眼里,父亲、祖父为国尽忠一生,换来的只有壮志难酬、中寿而亡,留下孤儿寡母。母亲每日里的喝骂都是要他如何维护贾家的清正忠义之名,无非是“你若不上进,欲辱父祖荣光否?”之类的 物极必反,贾似道成年后如此放纵,只怕有一份抵触在其中。何况其人仕途确实太顺遂了,心高气傲,自负非常。 廖莹中道:“今日,非瑜也顶撞了东翁许多句,东翁丝毫不怪罪,显是极欣赏你可知为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