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85节 (第4/5页)
以这么快了!” 她满含欣喜跑到了陈延的跟前,昂起头,像是一只讨赏的、矜贵的猫咪。 陈延忍不住抬起手,为自己出色的女儿而自豪,“月儿真棒!” “哼。”她昂起头,“是啦,你也不看我是谁的闺女,谁的孙女!”一句话,把家里几个大人都端了遍,“那爹,我这个快快织布机什么时候可以和那个插秧神器一样推广出去呀?” 少年人总希冀着自己创造的东西可以改变些什么,但—— 陈延想着那织布机,摇摇头,“月儿做得很好,但要把这织布机推出去,怕是不行。” “为何不行?”她瞪圆了眼睛,“爹你这人好矛盾,又说好,又说不行。你得给我个原因才行!” 春日蚊虫很多,父女谈心之所还是放在了书房内。 烛火摇曳,熏香里冒出袅袅长烟,陈延问朗月:“月儿可去坊市内买过棉衣?” 陈朗月点头,“自然。” “卖棉衣的地方生意如何?” “很好啊。上货就有人买。” 几年了,人们已经适应了棉衣的舒适。 “那月儿知不知道,这几年棉衣的价格走势?” “知道,听梅姐姐说,这几年棉衣的价格下降了许多。” 那去往百理的蒋四平的确是个有能力有手段的年轻人,如百理后,很快加大了棉花的种植面积,并积极探索,和隔壁的州府共联,一起种起了棉花。 虽说隔壁的产量不如百理当地,但棉衣价贵,初初两府都赚了不少钱,后来棉花产量逐渐提升,为了增加销量,棉衣的价格逐步下跌,至今年,原料、加工、成品三者已经趋于逐渐稳定的水平。 “月儿,一些东西的平衡是不能突然打破的,旧的织布机虽然破、织布慢,但制衣坊也因此招揽了更多的女工。” “女工们拿到工钱,在制衣坊内消费,在小吃摊贩消费,银子的转动由此而来。你改进的织布机速度很快,熟工用它织布,或许速度可以达到原来的两三倍,这听起来很好,但我们深想一下——” 陈朗月似懂非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