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119节  (第3/6页)
养,以令老有所依,幼有得持。    若为大明伤而残者,大明将以供养等等等,最后提到凡为大明战死将士之后,其子女可入国子监读书,立时间让不少文臣有了意见。    武将之后,怎么能让他们进国子监,国子监成什么了?    可惜,太子似乎早料到他们有所不满,指着身后无数烈士的墓陵问:“为我大明舍身忘死者都没有资格得到大明的厚待,谁有这个资格?”    谁也不敢说出他们文臣有功,所以得以令后代蒙优,儿孙可入国子监,但是武将为大明出生入死却无功于国的话。    真要敢说,往后他们觉得谁还敢上战场?    再说,朱元璋和太子的态度已经表明他们支持武将,就算他们这些文臣喊得再大声又怎么样,他们还能不讲理的要求朱元璋改主意?    烈士陵园都建成了,而且规定每年都要公祭,难道他们以为朱元璋和太子只是在闹着玩?    虽然这些年不少人都揪着淮西功臣不放,打定主意要将之除之而后快,朱元璋不负他们所望确实杀了不少的功臣,但并不代表朱元璋糊涂了,以为天下只靠他们文臣可得,不需要武将。    文臣和武将的争斗,其实也不是现在才有的事,最后谁棋高一着,各凭本事。可在皇帝明显不糊涂的情况下,硬要将一方踩到泥里去,不可取。    文臣们饶是再不愿意接受朱元璋对武将的看重,连带着太子似乎也要倾向于武将而有所不满,却也不敢胡言乱语,惹了朱元璋和太子不喜。    事成定局,往后再徐徐图谋就是,不必急于一时。    以至于,文臣们看着朱雄英和朱至分居于太子左右,随太子一道祭奠无数英灵,都不及他们对朱元璋和太子似乎偏重武将的忧心,也就顾不上管朱至的出现和存在是不是合规矩。    连着两天累死累活,等公祭毕,太子腰都直不太起来了,看到一旁精力充沛,似乎完全不受影响的朱至,太子揉着腰同朱雄英道:“你身子不如你妹妹。”    注意到太子似有不适,第一时间过来扶着太子的朱雄英闻此问一愣,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听错!    “爹,我也不累。”朱雄英被太子上下一通打量,无奈解释。    太子按着腰,同朱雄英道:“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