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65节 (第5/6页)
是要把天下的文人学子都牢牢的掌控在手里,也把大明朝牢牢的握在手中。 然而果真能握得住吗? 真正的聪明人想要完全控制住是很难的,真正能够控制的只有那些蠢货。 然而一旦到了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蠢货果真能够救国救民吗? 有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之际的人,必然是万里挑一的聪明人,所以朝廷对这些人的控制几乎等于零。 所以,定考试范围,不过是让一群蠢人有了机会死记硬背从而有了出仕的机会。甚至因为考试内容的限制,反而让真正的聪明人对朝廷弃之如敝屐。这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泰定帝动了这个念头,思来想去之后,召了文臣们入宫商量。 怎么说泰定帝也算是登基为帝了,当上了皇帝也该开恩科。泰定帝的意思也很清楚,他想改一改考试的内容。 这事一丢出来,马上有人道:“这是太上皇登基之后才定下的应试内容。” “延侯当初就是朝廷刷下的进士。”泰定帝话音落下,本来想拿朱元璋压泰定帝的人,都闭了嘴。 “陛下,这不过是一个例外而已。”好在有人缓过来了,小声的提醒,这只是一个例外是吧。 泰定帝瞥过对方道:“果真只是一个例外而已?” 听出了泰定帝言语中流露出的不善,似乎要借此机会查查,是不是果真像他说的那样,只有那么一个例外。 话都捡好听的说,事实上是不是的,大家心里也有点数。可是眼看泰定帝要较真,那赶紧得把话头转了。 “陛下打算怎么改科举?”泰定帝一照面就已经提出了问题,也表明了态度,要是谁在跟他唱反调,那不是逼得泰定帝拿出真凭实据证明自家老爹错了吗?虽然这么一来,的确让朱元璋面上不好看,然而只要对大明有利,朱元璋也是不会在乎的。 当然也有的臣子觉得,这事儿还是别逼得太紧比较好。难道真有人想看这大明的两代皇帝吵起来吗? 想想朱元璋对泰定帝的态度,只怕还是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站在儿子这边。 这样一来,有心挑事的人不就成了他们这些臣子?按朱元璋的性子,想要挑拨他们父子感情,朱元璋绝对会在第一时间要他们的命。 所以,对于泰定帝要做的事,哪怕是要改朱元璋立下的规矩,想改那就让他改吧,朱元璋要是不乐意,自然就会回来找泰定帝的麻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