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奋斗七零,我带全村成了先进集体 第331节  (第2/4页)
友刘姨。”    孟骄赶紧礼貌的跟对方问好,那位刘同志便对两人笑了笑,回身关好门。“走吧!那房子离这里不远,我带你们去看看。”    房子在另外一个胡同里面,往里走了大约几十米就到了。    周围的房子看上去布局都大致差不多,但也有几个大一些的,不过那些都成了公房,一般里面有多少间房子,就住了多少人家。    这里毕竟是首都,房子还是挺紧张的。    现在的人对房子也没有太大的要求,一家几口人只要能有一间遮风挡雨,可以放下三两张床的容身之处就很满足了。    像一些无主的大杂院,很多都被国家收回,然后作为公房分给一些工人居住。    即便是这样的一个小房间,在几十年后也都是价值七位数起步的。    第489章 买四合院    买房子的事情进行的很顺利,因为孟骄进去只看了一圈就喜欢上了这个房子。    标准的小四合院布局,除了有三间正北房,东西两侧各有一间厢房,然后就是两间倒座房和一间大门。    三间正房大概有六十平方大小,其余的房间都在大约十平左右,院子的占地面积有五十多平。    正对着大门的地方有个影壁墙,院子东侧种了一棵石榴树,还有一些花花草草,整个小院被打理的干净又整洁。    听房主说这房子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是他们家解放初期从别人手里买来的,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    他们住了这么多年对这房子感情很深,家里的几个孩子都是在这个院子里出生的。    要不是这次需要用钱,他们根本就舍不得卖掉。    虽说这房子挺老,但以前的建筑工艺和老祖宗们的智慧可是不容小觑的,屋顶上面的木头和大梁以及椽子都是上好的木头,很多地方还是榫卯结构。    而且这家人对房子也很爱惜,除了看上去有些年代感,基本没有什么损坏的地方。    到时候稍微修缮维护一下,就算是再住上个一百年也是不成问题的。    这房子如今住着房主老夫妻和小儿子,两间倒座房被租出去了。    夫妻俩有两儿一女,女儿已经嫁人,大儿子单位里给分了房子,所以不在这边住,要出国的是小儿子。    家里世世代代难得有个有出息的,小儿子出国学习深造老夫妻自然是非常支持的。    只是怕儿子在外面手里没钱受委屈,常言道穷家富路,老两口这些年的积蓄也没多少,因此就想把房子给卖了,给小儿子多凑点钱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