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_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国 (第6/6页)

则是令他半响说不出话来。

    泉州的繁荣对李瀚这样的北方内陆人来说是完颠覆性的,那一眼看不到边的船队,无数工人在搬抬着货物,林林总总,想到的或是想不到的货物均有,完出乎李瀚的想象之外。

    那么多人,那么多船,到处均是如此,泉州的港口绵延超过百里,船只最多,人流最稠密的地方也有三个主要的港口,外围的灯塔就有十几座,从海外经过,远远就能看到灯塔的亮光,驶近一些,整个港口区就算在半夜还是灯火通明,因为有大量的船主等着装船出港,赚钱是不能耽搁的,泉州的官吏和百姓也早就习惯这样的生活节奏了。

    在港口内,李瀚也见到了平生最多的数量的异国人。

    白袍包头的天方人,黑肤白袍的莫卧尔人,还有黑瘦矮小的占城人,真腊人,安南人,这几个地方的人不是太好区分。

    另外三佛齐人,满刺加人,也差不多是一样的黑瘦矮小。

    肤白而矮小的是渤海国人或是倭国人,他们之间的区别是倭人中有不少毛发茂盛的,渤海国人则是毛发少的多。

    当然最容易区别的还是发式,倭人的独特发式最好区别。

    高大的,肤色白的异常的,穿着短袍,黄色头发自然卷区的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泰西人,也就是欧罗巴人,他们正在和天方人交战,双方的战事已经持续了好几百年,近几十年来,欧罗巴人逐渐占据了优势,使天方人节节败退。

    在泉州当地官吏介绍的时候,李瀚几乎是目瞪口呆。他自束发读书,熟读经史和历朝掌故,包括前朝文人的笔记,传记,小说,几乎是无书不读,但此时此刻,他才知道什么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海上的风浪,沿途的港口,黑压压的商船,来自无数国家的奇特人群,这些景色,书本上怎么能描述的出万分之一的精采?

    而当李瀚看着那些码头上的商人,带着通事和那些外来的商人交流,甚至无需语言,用手式就能做成一笔笔买卖时,他才感觉到眼前推开了一扇窗子,一种前所未有的感悟涌上心头。

    整个帝国仿佛被人用刀劈成了两半,一半是保守的,封闭的,被伤害和欺凌的,尽管用国之力来供给,仍然千疮百孔,不得不用一次军事冒险来解决麻烦。

    而在另一半,则是进取的,繁荣的,整个社会都是开放的,具有活力的。如果不是被沉重的赋税伤害,并且被海盗和内陆的匪盗流寇影响,还有贪污的官吏巧取豪夺,无形中也在伤害着商业的活力,如果不是这样,整个南方还会更发达和繁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