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一章 帝王报复、二十年不晚(1) (第2/4页)
上很多,毕竟一人管理一部。 还有等等方面的好处。 而弊处,恐怕就是真遇到了极大之事,太守、县令不能独掌大权,受到钳制,效果不好。 还有就是很多大才都是各方面精通,只掌一部,显然不能发挥出他们的才能。 不过相比较于利处,弊处也就不算什么了。 天下绝大部分太守、县令都是不满,但政令已下,还真没人有胆子去反抗。 中央朝廷,也开始快速选拨官员,任命各郡县的官员,从司州、并州、翼州最先开始。 按照这种政策,一县之中,要加上二十八位官员。 四位七品县丞,六部下的各四位八品官员,一共三十位官员。 一郡之中,要加一百二十四位官员。 四位五品郡丞,六部之下的各四位六品官员,其下还各有四位七品官员,一共一百二十六位官员。 如此算来,大商如今的官员储备,再次大大不足。 只能先将各郡县的四位郡丞、县丞配齐。 立刻用去了所有通过考核的士子,还不足一半。 于是朝廷下令,各郡县原本的功曹、主薄等人全部赶往洛阳接受考核。 近两万人抱着希望赶赴洛阳。 朝廷还下令,再次举行一次天下考核。 十三州士子无不欢喜。 不仅多了一次考核机会,而且如今天下官职大增,足足多出了数万个,朝廷也许会将考核标准下降。 这次考核也真的下降了标准。 以往七十分能过,这一次六十分就可以了。 近十万士子、加上两万那些郡县功曹等人,通过者近四万人,那些功曹、主薄,通过者有一万六千多人,比例很高。 一瞬间,朝廷又不缺官员了。 一点一点补充着各郡县的官位。 通过考核的那些功曹、主薄等人,全部没有返回原地,而是去往他地任职。 大业十年、以及大业十一年是无比忙碌的。 要在天下各郡县搭建起六部,分太守、县令的权力,不是简单的事。 而且才开始,没有经验,到处都是磕磕碰碰。 事务之繁杂,中央六部都好像忙得脚不沾地。 不过对权力的掌握,是人之本能,那数万刚入官场的新人,凭借着一股子锐气,加上内阁、六部的调控,在大业十一年,正式将六部布满了各郡县。 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