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一章 侮辱魏国(1四千字) (第1/6页)
至于缓和四国关系,那自然不是玩笑话。 明面上这是很好的理由,而赵魏韩三国则是会以为,这是他们秦国的拖延安抚之策。 毕竟谁都知道现在大秦精力在都江堰和国脉相连之事上,短时间内不会开战。 如此,迎娶三国公主,就是很妙的一步棋,用处很大。 有安抚、拉拢一下三国,也有离间三国的用意,娶韩国公主,更是可以为攻打韩国做准备。 这等等的理由,都会被三国乃至六国想到,从而将注意力放到那上面去,甚至减少对秦国的注意力。 就算六国高层下令,不放松。 但实际上,人都是有惰性的,精神不可能时时刻刻绷紧,那时就算下令的六国高层,其实也是放松了的,只是谨慎二字起了作用,才会下令不放松。 而下面人,可不会真的毫不放松。 下面人,也是人,他们是探子、是细作,但也是人。 他们会一边听着上面的话,一边自己调整。 这些人长时间生活在紧绷的生活之中,要是时刻都不放松,那根本不可能。 他们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看到秦国的大动作,加上揣摩上意,他们会不自觉的放松下来。 这是工作的经验。 商鞅等人皆是明白这些,当即纷纷点头。 又是一番短暂的商议,还能尽可能动作小的、调集哪里的兵力等等问题? 随后就将礼部大夫蔡泽和宗正樗里子召来,说了迎娶三国公主之事。 这事还是得有礼部和秦王室出面去办。 两人并不知道大秦一年内必出兵,跟外人以为一样,都是认为大秦短时间内不会出兵。 所以对此事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 说了之后,帝子受就让他们去与太后商量。 后宫不得干政,自帝子受登位之后,就逐渐强调这一点,到了此时,后宫中的确没有一人敢胆染指前朝政事。 但迎娶三国公主却不同,这是有关后宫之事,与太后商量很正常。 随后,商鞅五人也退去了,明面上他们的事务没变,可实际上、他们暗中的事务都是增加了许多。 帝子受静静思索一番,下令暗中的动作放缓,意欲等迎娶三国公主开始行动之后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