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时空逆流_第玖二章 少帅的决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玖二章 少帅的决断 (第3/4页)

最后关头,王绍屏完全不想动用。

    后来在汤玉麟斩首行动打响后,需要将所有东北军在短时间内培训好,立即接管热河防务。由于时间真的很紧迫,徵得王绍屏同意后,就再改装一栋大楼,才能在时限截止之前,把东北军三旅一师加上后续飞行员(含华侨、留洋等东拼西凑的团队)所有赶赴参加热河战役的人员都训练好,送往热河战场佈署。

    在小敏出去安排所有战斗人员进仓训练的时候,王绍屏和张学良继续讨论后续佈署的内容。

    张学良的意思是将何柱国的四旅全部安排到热河,取代原有汤玉麟部。再把王以哲即将扩编的第67军辖下第7、10、17旅三个旅二万多人再送到满装集训。

    拿下汤玉麟后,其直属第55军将重新打散整编,和孟昭田的骑兵第二军三个师一起集中在承德整编集训,当成预备队。

    并把冯占海吉林义勇军改编的63军(只有一个91师,一万多人)从热河北部开鲁调回承德整训,即将和冯占海整训的包括李海青从满洲国突围,原属马占山的抗日部队约三千人;同样类似的马占山部的邓文约有六千人。

    其馀万福麟的53军、于学忠的50军和其他西北军依然就地换装。

    从张学良的安排来看,他是打算让自己的嫡系精锐顶在前面,至于东北军大佬控制的部队和中原大战整编后的西北军则放在外围支援。

    不仅王绍屏都看出来有点不妥,几位军人出身的长辈团成员,曹錕、段祺瑞、吴佩孚、冯玉祥也都觉得张学良的佈署并不恰当。吴佩孚和冯玉祥个性都比较直,吴佩孚就直接问:「汉卿,我知道你不能完全掌控东北军和西北军,但是你把精锐放在第一线,如果精锐情况都危急了,你认为外围的这些部队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吗?」冯玉祥更不客气:「何柱国部刚刚才接受整训,也不能算是多么精锐,对当地情况也不熟悉,你把汤玉麟旧部都调下来,何柱国不就两眼一抹黑?」接着曹錕、段祺瑞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曹錕认为察哈尔方向不能不防,段祺瑞则认为平津得留后手,尤其天津方向,在山海关已丢,无险可手的情况下,更是得严加防范。

    大家是说爽了,但张学良头大如斗:「各位前辈的看法都对,我也想过,但是现在面对日本的精锐,我担心原本东北军的装备、士气、训练都无法阻挡日本人的脚步,所以我才会让何柱国顶在前面,三个旅分别堵在我们预判的日军行进的重要据点上,120伞兵师则当成预备队,能够多争取点时间,就能让我多整编一些东北军,逐步抵抗。」说到底张学良还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