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时空逆流_第壹五六章 甘肃最后一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壹五六章 甘肃最后一役 (第4/10页)

不住发出这样的疑惑。「快!快通知孙殿英部,让他们加紧向酒泉靠拢,我怕马鸿宾挺不住。」

    没多久,负责联络的机器人联络官回报:「孙殿英他们遇到沙漠风暴,连补给飞艇都只能在风暴外围待命,无法驰援酒泉。」王庆平想了片刻,然后下令:「发电给王绍源秘书长,我们要调动正在整编的马鸿逵部,前往酒泉支援马鸿宾,请秘书长批准。」然后他跺了跺脚之后,又交代指挥部留守副官:「我亲自去和马鸿逵协调,你们盯好目标,有任何状况,随时回报。还有,运输官,你立刻去调动十艘训练飞艇及所属训练教官,另外让五艘货艇满载武器弹药,一旦作通马鸿逵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立刻出发。」交代好一切之后,王庆平狂奔出指挥部,全力跑向马鸿逵省府办公室。

    和老狐狸马鸿逵交涉虽然不能说上旷日废时,但也得大费周章,最后才在加大未整编的马鸿逵私人卫队枪枝弹药援助下,双方达成协议,然后再早已经抵达的王绍源命令下,快速空援酒泉。但这时酒泉城下,两边已经打得不可开交。原本正在构筑工事的马家军,在徐向前忽然的突击下,冷不猝防临时应战。虽然无人侦察机提早半小时示警,但马家军仍未完全准备好。

    本来没有火炮的马鸿宾部,但获得孙殿英特意支援了卅门二二式迫击砲之后,也有了长程打击的火力。这款原本中央在民国31年才仿製自法国布朗德式60公厘轻型迫击砲,原本名为三一式60公厘迫击砲。但因为不缺钢铁的王绍屏,没有像是31年才仿製的產品那样,有着炮身较短,射程少了25%的毛病。而是完全仿製法国原来產品,射程长达四千米,因此改称民国二十二年式,简称二二式,这也是王氏集团目前直接供应给中央的產品之一。

    不过因为马家军对火砲的不熟悉,马鸿宾部被选为砲兵的老兵在孙殿英派来的教官指导下,对于已经接近城边一千公尺的共军,才开始来顿密集火力射击。突然骤发的砲弹,让没有提防的共军前峰吃了不小的亏。但等到共军採取防砲阵型散开来,呈现散兵状之后,砲兵没办法再大量杀伤敌军。共军反而依靠城外大石头、坑洞等障碍物,交互掩护接近城墙。这时马鸿宾部平时训练不足的毛病就显而易见了,在城墙上的士兵甚至没有等共军进入射程,就胡乱开枪。除了少数倒楣鬼,共军接下来的损失非常有限。

    虽然共军也没有多馀的弹药加强训练,但耐不住经常遭到围剿啊!就权把反击战当成实兵演练了。也因为经常弹药不足,所以士兵们都自我要求:「瞄不准不打,没把握不打。」虽然称不上百发百中,但命中率却比马家军胡乱开枪高了许多。加上苏联又从新疆利用空投,增援了一批和铁锹迫击砲类似的步兵迫击砲,原本铁锹迫击砲在1939年才会正式生產,所以目前只有少量的实验品。在成品不多的情况下,所以苏联换了一款也是在1939年才会正式生產,未来编号将会定名为50-pm-38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