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时空逆流_第壹六三章 光復远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壹六三章 光復远东 (第4/7页)

后就开往库页岛。

    在1905年美国老罗斯福协调下,日俄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之后,库页岛就以北纬50度作为分界点,以北属于帝俄,后为苏联继承;库页岛南部则成为日本的领土。由于朴茨茅斯条约的限制,双方皆没有在岛上建筑碉堡或类于堡垒的军事防卫建筑。加上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发生,日本受英法的怂恿,继日俄战争后,再次向西伯利亚进军;又因为庙街日侨被屠事件,为了报復,出兵佔领库页岛北部。一直到1925年1月24日,日本财政不堪负荷,才和苏联在北京签订了日苏基本条约,亦即日苏北京条约,日本才从西伯利亚和北库页岛撤兵。苏联则依照日苏北京条约规定,把北库页岛的石油与煤炭开採权限让渡给日本45年,日苏两国也因此建交。

    本来日本在1913年之后就没有在库页岛维持常备驻军,这次撤军之后,日本军方更没有安排在该地的常驻兵力,只有内务省警务课安排了携带轻型武器的国境警察部队负责边境警卫安全。这样的兵力当然不是王家第三舰队的对手,连塞牙缝都不够资格。第一波近地轰炸完成时,日本国境警察连求救电报都还没发出去;苏联的警备队更是来不及离开警备所跑到附近的电报局,就全部被歼灭了。这次除了一样登陆了三千人,另外加上ch-46海骑士直升机搭载的空降部队六百多人,在阿帕契的掩护下,快速的占领库页岛的各个重要据点,库页岛全境很快就落入王家的手中。

    留下警戒的舰艇之后,第三舰队就继续回到鄂霍次克海待命,端看海参崴和庙街那里需要支援。虽然收復远东三大舰队的总司令官王兴平认为比较有需要的可能是那座号称「远东永不陷落要塞」的海参崴,不过这位在赤峰有崭露头角的参谋型生化人,并没有大意,只让第三舰队稍稍靠向海参崴一点而已,但是搭载登陆部队的舰艇则靠近庙街一点,毕竟庙街的北路军要佔领的面积太大了,光凭第二舰队搭载的五万机器战士撒到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可能一个佔领地都不见几个人。虽然以机器战士的战力,五到十个人就能佔据一个城镇,但还是有些地方是需要攻坚的,比方说西伯利亚铁路会经过的伯力、双子城、共青城…等等,即便那些是第一舰队的占领范围,也有空降部队会事先空降攻击,但如果一旦战况不顺利,还是得靠第三舰队人力较富裕的预备队来支援解决。

    还好在庙街登陆的时候,还正是大半夜,而且在1920年日苏衝突的庙街事件中,被报復日本侨民被大屠杀的日军几乎将此地夷为平地,所以邮电局及各种通讯设备都被完全摧毁,刚刚结束内战的苏联根本无暇来修復这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