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时空逆流_第壹六四章 首次逐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壹六四章 首次逐日 (第2/5页)

日本曾于1889年在北海道函馆成立统筹港务、航运等事宜,并配置鱼雷艇队进行警备的「要港」军事管理组织,其中鱼雷艇队也就是日语当中的水雷队。但到了1893年涵馆的要港地位就被撤销,合併到本州青森县的大凑基地,原因在于青森的陆奥湾比函馆优越的多。北海道函馆就只剩几艘小型鱼雷艇,但大凑的舰队却尚未完备,甚至连青森大凑海军航空队直到今年,也就是1933年11月才正式开队。

    而琉球也有类似的遭遇,1889年琉球最早归属鹿儿岛县的奄美大岛久慈,也曾被列为要港,所以也有少量鱼雷艇,但1893年也一样被裁撤,併到长崎的日本海军佐世保镇守府,加上现在也还不是1945年必须玉碎的年代,琉球的战略位置不高,甚至远低于台湾,因此日本驻军不多。

    但王家舰队才不管日本人怎么安排,所谓狮子搏兔亦用全劲。何况任何一支分遣队正面迎战日本联合舰队,都能把日本海军揍到他妈都认不得他;何况只是一支小小的鱼雷艇小队,当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堪就一马斯」!(台湾日语的口头禪用法,完成、解决的意思。)

    虽然北海道的「雪祭」行动和琉球代号「海炎」任务皆顺利完成,但王绍屏最重视的「家乡」夺回台湾的工作却遭到日军的激烈反抗,甚至惨烈的打到巷战,还迟迟无法攻克。

    首先当然是对台湾内部的情报收集不够清楚,由于1930年发生雾社事件,也就是魏德圣导演的赛德克巴莱上下两集的故事,不过这里没有要讲剧情喔!请关心的朋友自行搜寻。但是魏导没提到的是,1931年继续发生了第二次雾社事件,而且是日本警察主动煽动亲日、反日的原住民互相残杀,所以最后被日方以部落间的恶斗结案。

    不过引起日方最关注的莫过于以蒋渭水为首,汉人组成的民眾党,在雾社事件发生第四天之后即在《台湾新民报》报导此事件,并关注到第二次雾社事件结束为止。并为了抗议日军在镇压期间使用毒气,且封锁消息,民眾党为首的台湾自治联盟还向日本负责殖民地事务的拓务省抗议,要求台湾总督辞职。

    而台湾最后一任的文官总督中川健藏就在这个气氛下于1932年5月就任第16任台湾总督,他来台的目的是打算打击台湾日渐蓬勃,以「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为诉求的柔性反抗,并积极推动皇民化打击台湾反日情绪;比他稍早,在一月份来到台湾第十任台湾军司令官阿部信行,则打算整顿守备队非正式编制的台湾军,将之改为正式编制的台湾守备混成旅团。东京大本营甚至在1933年3月从近卫旅团调来大塚坚之助担任台湾军第七任参谋长,给予他的密令就是在南西诸岛(琉球以南各岛屿)祕密发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