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壹六六章 苏联骑兵的最后一役 (第5/7页)
br> 贝加尔湖的南北都是山脉,对于李诚熙来说,最好的决战地点是贝加尔湖西岸伊尔库次克东南方的一片草原上,那里最适合装甲部队的作战模式。于是她选定东岸的巴布希金作为横渡贝加尔湖的前进基地,预备从这里直扑伊尔库次克,一举歼灭苏联三十三万大军。 或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布琼尼也是选定这里,但他是打算把这里搞成一个大工事,利用壕沟、铁丝网、机枪堡把这块平原搞成一战时的马恩河,让王家军陷入泥沼。 其实小敏和后世都对布琼尼都有些误解,他虽然曾说过骑兵不可能被坦克完全取代。但他说这句话是有其歷史时代性的,那时他正用红军的骑兵队大杀四方,大败白俄的军队。但他利用的不是传统帝俄骑兵擅长的骑兵大规模骑衝刺和马刀攻击,因为苏联红军骑兵没有受过这种传统的骑兵训练,而且学会使用冷兵器需要训练好几年的时间,只有哥萨克骑兵从小就展开这种训练。 所以布琼尼除了让哥萨克骑兵在敌军崩溃时,用上传统的骑兵战术衝击加速其溃散之外,大部分的时候,他一开始的骑兵战法,是从白俄身上学来机枪马车战术。这种用两匹马拉着一种带着避震弹簧底盘的敞篷车,上面架着机枪,然后运用二、三百辆马车一起运动,抵近敌人射击,就能对敌方骑兵造成可怕的伤害。这种机枪马车在坦克还没在苏联境内出现之前,在战场上变化神速,风驰电掣,使得步兵、砲兵,甚至骑兵都无法抓住他们踪跡,更不要说打败他们了。所以与其说布琼尼擅长骑兵战术,不如说他是善用机动力和火力的高手。当时的飞机性能有限,而坦克也仅处在萌芽阶段,且通行能力差,零件易损,无法起到后来坦克闪电战的作用,因此布琼尼才会说了那番话。 但布琼尼歷经1920年代协约国的干涉俄国红色革命的战事之后,尤其在和波兰军队交手中,已经能体会这种马车加骑兵的缺点。由于波兰军队没有骑兵,完全靠着有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丰富作战经验的法国教官训练出来的步兵,让苏联红军的骑兵在铁丝网防护的战壕前吃了大亏。另外,波兰空中的飞机轰炸与扫射,也让红军骑兵部队吃尽苦头。只不过布琼尼在接触过这些新玩意之后,他对坦克和飞机性能的不可靠依然有着疑虑,但倒是非常肯定壕沟战,于是他才会布下这么一个巨大工事,打算让王家军踢到一个大铁板。 当然他也知道飞机的威胁巨大,所以在史达林送来的十三个砲兵旅当中,他要求其中有三个旅必须是能对空作战的「高砲旅」。虽然这个时候苏联的所谓「高砲旅」,所拥有的武器不过是仿製英国在一战中利用2磅炮改造而开发出来的防空武器:「碰碰炮」,全靠密集射击和运气,运用砲弹弹雨来阻止空军俯衝轰炸。除了这款全凭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武器外,苏联高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