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时空逆流_第贰一一章 中央的决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贰一一章 中央的决策 (第5/7页)

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他心里最属意的对象是刚被重新啟用,现正在南京编练原孙传芳和粤军残部,并紧急进行换装的薛岳,但这时,他才发现他小看了委员长重用自己嫡系学生的决心。

    杨宣诚最大的误判,不是因为薛岳是保定军校出身,而36、87、88师三个新装师的师长都是黄埔嫡系。委员长根本不会想到重用薛岳的原因,其实是在于他多次和老蒋的政敌交往甚密,才会不见容于委员长。北伐结束后,便早早间赋在家。

    不过,杨宣诚即便不知道这些内幕,他也不可能直接举荐薛岳。不要说人事权一向都掌握在上司手里,杨宣诚也自知自己不够分量能建议适合人选。

    所以杨宣诚的好意,本是衡量战场利弊得失之后的建议。但现在看来,反而可能加重了战场的不利因素,这倒是杨宣诚始料未及的。

    委员长指定了主要战场的总指挥之后,再次询问了其他人还有什么看法。

    一直没有发言的徐永昌这时说话了,他建议道:「委座,当前262旅装甲部队损失殆尽,实在与我军不熟练机械化作战有关。但越是如此,我军更应该越挫越勇,不能放弃装甲战车的作战模式,毕竟这是大势所趋。

    经验不足,更需要在战火中淬炼。要在战火中进行淬炼,那就需要更多的战车装备。所以,是否请委座下令让装备所再补充一批战车?除了补足262旅的损失之外,能否多一点备用,以便不时之需。」

    徐世昌尽量不发言的原因除了个性沉默寡言使然之外,更是因为他去年才正式从晋系转投中央,当然多说多错,不如少说话多做事。但是他也看出来了张治中的建议,让委员长非常不喜;他私下判断委员长应该是想不靠王家,独立打赢这场仗。但是面对日军的战车联队,那可不能开玩笑,总不能让精锐地新装师拿命去填吧?所以他才会用这种委婉地方式提醒委员长:「王家的人可以不要,但武器可不能连带一起拋掉吧!」

    而熊式辉这时看到委员长虽然略为沉思,但却频频微微点头。有眼力而且善于把握机会的他,立刻力挺徐永昌的说:「委座,次宸兄说的没错,对方有战车,我方总不能用肉体对抗吧!还是让装备所用空运的方式,增补到战场。等一切就绪,再一举歼灭十六师团。」

    虽然熊式辉的话算是锦上添花,但在现场,委员长却好像是被他说服似的,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后,对陈方下令的说:「芷町,由你来发电报给台生,让他空运一个师的战车增补到虹桥前线。还有刚刚说的空军油弹补给,也一併对他提出需求。」命令是下了,可是现场都没人敢提,战车谁来驾驶啊?

    就在委员长在庐山召开一系列会议,也下达了诸多指令的同时。南京汪大院长也没间着,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