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四六一 三年三战(14) (第1/6页)
王师厚本来没打算承认叛国的事,但听赵宁这么说,就打算先看看对方的下文。 他道:“在这场国战中,唐国公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位比泰山,不知为何对一个小小的青州如此关注?” 赵宁笑了笑:“国战是盘大棋,要确保我方能胜,本公自然该对每颗棋子都关注。 “当然,青州并非一般的棋子。不妨跟王大帅明说,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青州同样重如泰山。” 王师厚躬了躬身子:“愿闻其详。” 赵宁道:“三年国战,一年溃败,一年防守,一年对峙,到了今年,是该攻守易行的时候了。大齐已经有力量,在局部战场发起反攻。” 王师厚稍作沉吟,直言不讳道:“平卢军是有反攻之力,但胜负尚在两可之间。” 赵宁不以为意:“一场大战在结束前,胜负都在两可之间。不过平卢军这一战不同。” “有何不同?” “有胜无败。” “胜机何在?” “在我。” “唐国公有何依仗?” “我说了,我就是依仗。” 王师厚默然。 他脑子里思绪百转。 在赵宁出现前,他已决定投靠天元王庭,理由极为充分,既有巨大利益的诱惑,也有能尽情施展才能抱负的吸引。 决定好的事情,没道理轻易更该。 除非别无选择。 亦或是有更好的选择。 赵宁来了,好似知道了他的事,还要阻止他,这是变数,也成了他的拦路虎,要想继续施行之前的决定,就必须推开这条拦路虎。 王师厚看向赵宁,试探着问:“恕王某冒昧,传闻在孝文山一役中,唐国公身受重伤,三两年都不能恢复战力,不知是真是假?” 赵宁淡淡反问:“王大帅怎么认为?” 王师厚稍作沉吟,很快下定决心,遂直视赵宁: “王某不才,镇守青州跟北胡殊死大战多时,颇有领悟,也成就了王极境。只是近来似乎遇到了瓶颈,境界已经多日未有寸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