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六百四十九 新的时代(1) (第3/4页)
> “手里的差事办完了,差事就真的办完了吗?” 风雪亭,赵北望负手站在栏杆前,看了一阵燕平繁华如星海的市井灯火,转头笑眯眯地看着面前的赵宁。 做了皇帝这么久,处理了这么多事,赵北望越来越有皇帝的样子了。 “这才是刚刚开始罢了。无论如何,第一刀斩得漂亮,算是开了个好头。” 赵宁笑了笑,他知道,赵北望其实是想听他对后面的形势有什么意见,“越是往后,事情就越是庞杂越是难做,做好了皆大欢喜,做不好前功尽弃万劫不复。 “中枢官员的更换没有产生动荡,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准备充分,手里有些能当大任的俊才;另一方面,也是有陈询、张廷玉甘为爪牙,让官员们群龙无首。 “燕平的官员换了,河北河东的官员还没有,论数量,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官员还只是其一,无良权贵们被驱逐出去,留下的家财产业如何处置,又是另一个棘手的问题。 “首先,我们得保证这些产业正常运转,否则成千上万的伙计就要失去生计,连养家糊口都是难题; “其次,这些产业归到谁的名下?就算归到朝廷名下,也需要专门的人才打理。 “而河北河东那么多产业,总不能都归到朝廷名下。要是民间产业都由官府来执掌运作,那会让这些产业渐渐失去活力,还会让市场失去生机,更会让朝廷成为商贾们眼中的仇敌。” 赵北望听得连连点头,末了摸着下巴沉吟道: “地主们的田产,在重新丈量之后,可以由朝廷做主分给穷苦百姓,解决流民问题,唯独城池中的各种产业,的确是个麻烦。你有什么看法?” 赵宁想了想道:“父亲让我行军征战、整顿吏治还行,论及治理产业,我当年那点打理赵氏些许族产的经验恐怕不够。 “我得回去问问周鞅、扈红练、陈奕等人。” 周鞅是打理民政的好手,扈红练、陈奕有主事一品楼或长河船行的经验,一品楼、长河船行有那么多产业,他俩自然是专门人才。 赵北望微微颔首:“那你就先回去跟他们好生合计合计,初步有些定论之后,再拿到崇文殿跟大臣们商量。” 赵宁笑道:“其实咱们身边就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