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_章七五二 两难(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七五二 两难(下) (第2/4页)

切理当如此。

    他把众兄弟逼急过两次。

    头一次,众兄弟跟他大述兄弟之情,回忆在梁山、郓州并肩作战的艰苦;第二次,众兄弟直接问他,是不是不想兄弟们过好日子。

    耿安国莫说下不去手杀人,连驱逐一些兄弟都做不到。

    这些可都是他的生死兄弟,是共过患难、相互救过命,从死人堆里一起爬出来的手足,世间还有什么情义比这更大、更重?

    而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所以,到了现在,耿安国已不能约束梁山众兄弟的行为。

    他能做的,仅仅是作为军帅,在军营严肃军纪,保证义成军的战力。

    杨氏的人多次来郓州接触耿安国,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转而大规模联络梁山众将,这事儿没有瞒过耿安国。梁山众将对杨氏的亲切态度,让耿安国无法带着义成军效忠大晋。

    是的,效忠。

    耿安国一开始就没想过背叛大晋,确切地说,是没有想过背叛赵宁。

    国战时,他带着梁山兄弟来郓州参战,本想报效国家拼一个出身,但因为山野盗匪的身份,不善于奉承谄媚上官的习性,导致他们备受排挤、刁难,缺衣少粮,连度日都难,更不必说杀敌建功。

    若非赵宁及时成为大军统帅,还对梁山营多有重用,他们莫说屡立战功加官进爵,恐怕只会被用作马前卒,一个个连国战都活不过,哪有今天的荣华富贵?

    梁山诸将记住了大齐朝廷对他们的冷漠,记住了前任节度使对他们的打压,认为今天的一切都是自己挣来的应得的,唯独选择性遗忘了赵宁对梁山营的照拂。

    耿安国没忘。

    也不会忘。

    于是他深深陷入两难之境。

    投靠吴国,对不起赵宁,有违本心;投靠赵宁,会让众兄弟不满,乃至引得兄弟刀兵相见。

    耿安国从一地狼藉中站起身,他已经在屋里闷了太久,决定出去走走,他知道时间不多了,最迟这一两日必须拿定主意。

    他前脚从侧门离开节度使府邸,梁山诸将后脚便来拜访,双方算是擦肩而过,完美避开。

    午后的阳光明媚灿烂,带着一股慵懒倦意,满脸胡茬、面容憔悴的耿安国,独自一人漫无目的走在大街上,竟然没人认出他来。

    身处摩肩接踵的人流中,看着还算繁华忙碌的市井,他心里怎么都热切不起来,感觉自己像是一片在空旷半空飘零的秋叶,不知该去往何处,没有一点儿根脚。

    多日没有吃饭,腹中饥饿,他走进一家酒楼,点了些酒菜,打算好好吃上一顿,补足力气再去想烦心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