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_章七五五 教导(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七五五 教导(上) (第2/4页)

翌日,武宁军撤出徐州城,一路向北进发。

    城池可以给杨氏,军队自然不可能留给对方,虽然赵宁瞧不上藩镇军,但武宁军到底是一分战力,没道理资敌。

    藩镇军日后改造一番,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将士可以用的。

    同时被赵宁带走的,还有黄瑜、章颢等一批精干官吏。

    众人撤走的时候,徐州百姓带着干粮瓜果等物自发相送,东西送不到赵宁手里,便塞给黄瑜、章颢等官吏,挥泪者不知凡几,队伍绵延二三十里。

    原本志得意满进城的杨延广跟吴国官将,在看到这副场面时,一个个都变得意兴阑珊,好似正在吃一桌索然无味的美食。

    半路上,赵宁把队伍交给扈红练、常怀远、黄瑜统率,自己直接前往郓州。

    武宁军撤出徐州时,大晋王师数万先锋渡过黄河,抵达了郓州城。

    先锋是反抗军骁将范子清的部曲。

    在大晋禁军整编完毕后,所有部曲都归入了反抗军序列,也就是说如今的大晋禁军全是反抗军,反抗军即大晋禁军。

    按理说,反抗军反抗成功,大晋取代了大齐,便该有新的名称。

    但大晋要的,不是反抗军从反抗者变成既得利益者,而是要反抗军一直秉承初心,所以最终的决定不是反抗军更名,而是禁军成为反抗军。

    同时,这也是在向天下人传递一个信念:

    反抗,永不停止。

    反抗不会停止,不应该停止,更不能停止。

    只要这天下还有“朝廷”一说,就会有掌握“朝廷”权力的人,不断成为手握权势、财富的既得利益者。

    而只要有既得利益者,就必然有压迫剥削。

    平民百姓想要自己的尊严与利益一直得到保障,就得一直保持反抗之念、反抗之力。

    一言以蔽之,有人的地方就有压迫,有人的地方就有反抗。

    必须有。

    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革新战争也不能一战定百年、千年,只有时时警惕,时时保持革新战争之心,能够时时进行革新战争,才能确保战争果实不被既得利益者窃取。

    这跟想收获粮食,就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种地,是一样的道理。

    总而言之,因为河北河东财力有限,大晋又施行精兵之策,反抗军目前只有四十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