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67我是 (第2/6页)
眩晕之后,她终于踩上了一座山头的顶端,下面的确是有类似于城镇之类的存在,蚂蚁般大小的人在其中簇动着。 而且这个规模来说也算比较大的了。 忍住了对恐高的不适,阿桃开始找路向下而去。 她在傍晚时分,装成一个弱小青年的样子混了进来。 要不是那个时候趴在牛车底下忙着混进来,自己或许有时间还可以看看城门口的那个牌匾上是什么字呢。 阿桃暗地里把头上的帽子压了压,人们交流的都是一种她不太能听懂的语言。 根据之前在国内旅游的情况来看,应该到了西南官话区了。 但愿系统瞬移的时候选择的是正确的方向。 口音问题对她而言是个大问题,她的普通话一下子就能暴露出来自己来自北方。 那个时候的人们不会说那么标准的普通话,即使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但是目前这个时代,国民政府也只是推行了,并没有全面推广了这种普通话,这个时候没有普通话这个概念,只有国语,她这种太过于标准的发音,落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不正常的。 所以也只能掺点晋语了。 大街上的人来来往往,表情都很严肃,全身没有现代逛街时人的那种闲适的姿态。 她往怀里掏了掏,从空间掏出来了几张法币。 除了法币还有银元。 银元露出来的话有点太过于显眼,小姑娘就去饭馆里点了个菜,一碗米饭,店家要十个铜元,然后用法币结帐交换回来的钱换到了铜元。 听说民国时代的大文豪鲁迅当时的工资是每个月360块大洋,而上/海普通工人的工资是3块大洋,差距很是明显,而当时100多个铜板才能够抵得上一块大洋。 大洋就是银元。 之前在延/安的时候,那边有专门属于他们地方的货币。 法币虽然算是号称全国通用的,但是在部分省份比如说山/西就不能用,山/西用的还是大花脸。 之前管钱的一直都是王耀他们,采买的活儿也基本上是他们来做,至于第2次来嘛,阿桃直接就被玉屋的拐走了,玉屋那边有专属于他们的进货通道,而且她只负责埋头在里面学习。 直到现在,小姑娘这才发现,这铜板好像就像一角硬币啊。 只不过色泽不一样。 拿筷子吃了一口菜,她马上就被辣的坐不住了。 “我明明要的是少点辣子的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