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8.背着妈妈,摸上爸爸的帐篷 (第2/3页)
的器材。 乾盛做完实验,发现林时恒安安静静在一旁对比器械,不由挑了挑眉,这才想起来林时恒是第一次进实验室,根本什么都不懂。但由此也看得出来他心性不错,沉稳不浮躁,是个好苗子。 于是,他难得耐心的从最基础的断尾续接开始讲起。 乾盛左手持镊、右手拿起持针器,看着桌上的一堆碎尾巴,开始缝合。 断尾续接说到底就是血管吻合术,手外科的医生练习一两年都能接上的,但术后效果如何、是否会有并发症这些就跟外科医生的操作和技术水平有关了。 “咱们学校的本科生毕业之前都要去三甲医院实习,但每年实习结束离开医院时,这些实习生里能完成断尾续接并且血流通过率超过95%的,不过了了。” “那些医院也很懂,所谓用医学生最擅长的基础训练来击败医学生,杀人诛心也不过如此。所以,跟着我好好练吧,学长保证你到时候能顺利通过实习,留在你想留的医院” “……谢谢学长。” 就这样,乾盛成功忽悠到一个还算满意的学弟给自己当免费劳动力。 魏娟能想象林时恒说的画面。她笑了笑,“你当时真信了他的话,心甘情愿帮他干活了?” 林时恒也笑。 没信,但一个看上去很有话语权的研究生,实验做的好、理论知识也丰富,看起来又很讲“义气”,他为什么要拒绝? 不过是帮忙做些事,医学生最不怕的就是做事,不练习哪里来的经验,君不知即使做了住院医,有时也要可怜巴巴的在急诊室外侯着,看能不能蹭到手术,哪怕是做清创和简单的缝合呢?手术量就是外科医生升级的经验值,没人会嫌弃。 所以乾盛的橄榄枝对当时的林时恒来说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机遇。 魏娟也想明白了,又问起其他。 “闻升哥刚刚说的新科室,是怎么回事?” 刚才饭局上翟闻升问他准备什么时候回二院。 “在沪市参与了两例手术,顺利的话几个月就能看到成效。”林时恒解释,“沪市那边准备筹备相关医疗组,大哥的意思是,如果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就有很大的把握得到沪市那边的支持,到时候借着这股东风,说不定能早日把二院的筹建事宜也提上日程。” “到时候成立了新的科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