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好戏  (第3/3页)
单双她也是能中的。只是这东西一日无心只能用一回,再来她也不晓得是什么了,要输的事,她才不肯和你干。”    启蛰见张乐世拆她老底,握拳咳了咳,装不在意侧过身喝酒。    台上是右牵牛卫将军在跳胡旋舞,礼部尚书给他敲鼓点。    跳的实在不赖,动作节拍韵味拿捏到位,启蛰挑眉看得啧啧称奇,两年没见,这些人不会就在家苦修舞蹈呢吧?    张乐世见怪不怪,倒是褚辞玉,很是讶然。    要是今天以前,别人说他乡巴佬他绝对不认,但今天这场面,他在边塞长到十八也确实是第一次见。    京城官员都是这种风格吗,用跳舞拉进情感表达忠诚?他瞥头见启翛看得确实高兴,一边饮酒同人说笑,一边还不自觉打着拍子。    台上跳得热烈,褚辞玉不知根底,忍不住也想上去跳一段讨好大舅子,启蛰本来拍着巴掌和她哥说话,见褚辞玉动作一把把他拽下来。    启蛰贴着他耳朵小声道:“有你什么事,坐好看你的。”    启蛰知道旁边褚辞玉的疑惑,却不给他解释,只拉着他坐回去,剥石榴给他吃。    她能怎么解释,说这都是她阿娘留下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要说她阿娘,自己一身手段,手下用人时自然选听话能办事的。她心有明镜,所以过分劝谏的大臣都派到各地去任职,有些有能力的就当个都督刺史,没有的就当个录事辅助刺史。    朝中听话的人多,办起事来上传下达就方便,这也是阿娘政令通达、能逆臣子意治朝的原因。但阿娘用人的弊端也在这,不是所有人都像她,就算是废物也能对号入座利用个透彻——当然,也没有说大臣们都是废物的意思。    到了启翛这、当时十九岁的少年天子面前,许多原本听令的大臣一时不知如何保住位子,就变成阿谀之臣了。    且这些年明经科等需要背经书的地方,考的都是删减版教材,明经科本来就只要认死理背就行,阿娘还把范围给缩了一半,明经科越发容易,选上来也就越不中用。好在容朝官员数千,考试的也只占一部分,倒不是大问题。    启蛰能说,她今日请过来的就不是直言上谏那拨人?    摇摇头,把小盘里的石榴籽递给褚辞玉。    ————————————————手动分割线    晚上会在微博填个小短片的坑,有喜欢的宝子可以去康康,原本是看知乎命题随手写的,今天写文时忽然想起来了,我有点完结强迫症,今天就把这个填平了去嘿嘿嘿    继续求评论求猪猪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