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一章 祖逖,诗圣杜甫 (第6/7页)
身怀圣道之气的生灵,否则天不应。 这是一种文明和智慧的体现! 在地球上,都说年轻人不懂杜甫,易天也不太懂。他只为《春望》感慨过,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动过。 《兵车行》《三吏三别》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他早就忘了。 工作的时候,易天喜欢过杜甫写给朋友的诗,如《赠卫八处士》一样,动情而纯粹。 也欣赏过杜甫一贫如洗,对妻子那种挚爱。 也只有这些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杜甫见证了由盛转衰,他热爱国家,关心百姓。他是第一个为平民百姓,俯身作诗的诗人。他不是其他诗人那种「居高临下」,写百姓多苦,多劳累。而是亲身经历这些。 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无人能及。 他的精神,被历朝历代所传颂。 盛唐那么多诗人,经历过安史之乱,都有奇怪的操作,唯独杜甫,将「国破山河在」的景象写下,留下《三吏三别》。 在安史之乱之前,大诗人们在歌颂着大唐的歌舞升平,沉醉在长安温婉的箜篌声内,而杜甫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弹出不和谐的音调。 在皇帝穷兵黩武,在为自己的赫赫武功的时候,杜甫留下《兵车行》,人哭,白骨,鬼哭,字字泣血,不忍卒读。 在杨贵妃一族,权倾朝野,翻云覆雨的时候。杜甫留下《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骄奢yin逸,纸醉金迷。 都说杜甫生前名不显! 诗风如此,在盛世大唐,如何显名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青年的梦想,中年的壮志,草堂的期冀,老年的绝望! 都说杜甫晚年乘船南下,是寻找回到洛阳,回到他出生的地方。 疾病缠身,连走路都困难,只能随波逐流。 他肯定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到家乡,只想回到心中的盛唐。 像小时候无忧无虑,像《壮游》中的裘马轻狂,像《忆昔》一样…… 「拜见领主。」 重生的杜甫和祖逖日常感慨后,向易天拱手一礼。 他们知道,是眼前之人,将他们死而复生。 「两位不必多礼!你们的故事,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前尘成云烟,希望今生不再有遗憾!」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