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2章 阶级分化 (第2/3页)
隋开创科举,给了平民上升的通道; 即使唐灭七姓十家,门阀世家不在专独; 即使是最开明的大宋...... 阶级也依旧存在。 它不但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同样也把各个阶级之间分化、隔绝。 各个阶级之间,几乎是不互通的,甚至有着自己的生态环境。 程颐并不是真的刻薄到人情泯灭的地步,他只是活在他自己的那个上层阶级,对百性、军伍之间的情感根本半点都不懂。 说白了,就是不懂事儿。 且程颐也不是个例,士大夫阶级有几人能做到范仲淹那个程度,下到田间、军营去了解最底层的百姓? 这种阶级分化,不但让士大夫们的政治政策脱离实际,而且让他们用自己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去约束别的阶级,自然就更加的激化了矛盾。 “程老二。” “学生在!” “我也问你一个问题吧,你的理想是什么?” 程颐一愣,随即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我想......我想建立新学,把儒学完善成天下大学,教化万民。” 果然, 这孙子一心想当圣人。 “怎么教化?”唐奕反问。“像你昨日那般教化?” “呃......”程颐一顿。“那是他们没学过孙孟之道,若是有知,当知观澜之地不得乱闯。” 程颐到现在也不觉他做错了什么,唐奕也不生气,“那且问天下间,学过孔孟之学的人十之有几呢?” “这......” “即要教化万民,先你要把自己当成‘万民’,有些东西,是你在书本之中学不到的。” 程颐辨解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先帝也言,书中自有人间百态,还有什么是学不到的?” 唐奕被他说乐了,这是书呆子的典型自负。 “不说别人。”唐奕换了个严肃的姿态。 “孔子周游列国,看尽世间百态,方能立地成圣。” “孟子本身就出自民间,尽尝百姓疾苦,又游历诸国,才有了万世之名。” “你出身书香门第,从小身边的人就都是有才有名的文人雅士。说句不好听的,你可能连茄子是不是长在树上,稻米是不是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