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老家开农家乐的那些年_分卷阅读42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29 (第2/3页)

友们对此表示恭喜。这路修好了,以后不管是对云水村,还是对游客,那都是一件好事。

而云水村的村民也因为这件喜事好似打了鸡血似的,浑身都充满了干劲,生活也有了奔头似的,之前因为年轻一辈经营各自家里的小吃店引发的一些小问题,如今全都抛到了脑后。

大家都抓紧一切时间收割田地里的庄稼,争取第一时间把第二季的水稻给扦插到水田里,民以食为天,他们这些老百姓还是老老实实的种田种地才是要紧的,只有把粮食给种出来了,才能凸显他们的价值。

这国家也是看到他们有价值,这才给修路的,要是一个个都跟年轻人一样,赚几个钱就往外面跑,留下一个空壳村庄,那国家以后还给谁修路?

老一辈的村民们是有想要进出村子方便,可从未想过从云水村出去后一去不复回,对于他们来说,云水村那就是他们生根发芽的地方。

他们这些人就跟山里的种子一样,一旦落地了,就扎了根,挪不得。

于是之前还有长辈被家里小辈们劝说有些动摇,摇摆不定的,这回是一门心思的重新拾取他们手的劳动工作,干起了他们的老本行。

种田种地,每天充实,看着田地里庄稼结出丰硕的果实,那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至于子女其他的要求,要帮忙,看店,或者让他们放弃手里的农活,经营自家的小店,他们有空余时间那肯定是会帮忙的,至于让他们放弃,那肯定是不会的。

态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坚决。

这些农活可是他们几代人吃饭的本事,绝对不能丢,而且现在游客那么多,那么多张嘴都等着吃饭,都不干活,吃什么啊?

一个个想钱都想疯了。

这些人在最初确实被大量的经济收入迷失了头脑,不过他们清醒的也很早,深切的认清了自己,而且在加上沈潇云隔山差五的思想教育,加之成年学校给与的化课辅导,老一辈人倒也不是那种不知变通的,相反他们阅历多了,明白的道理多,更加认清了自己个人能力和自身所处的境地。

于是农忙这一块,算是彻底的解决了。

几乎跟之前一样,各家各户的田地还是本地的村民自己干,有的人家也会雇佣几个临时务工帮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