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初第一太子妃 第12节  (第3/4页)
咐下来,他们循照旧例即可。    可主公既然特意召集那么多人,想来是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朱元璋掀起眼皮看他一眼,“国子学当为国所用。”    不为国所用,难道还能为别的所用?    刘基微微挑眉:“主公的意思是?”    朱元璋抓起书桌边的碗,猛灌了口冷茶,“也没什么,那些书香世家,百年贵族不是瞧不起我原是个农民么?”    刘基更惊讶了,以他对朱元璋的了解,他很在意自己的出身,怎么突然?    他在福乐酒楼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刘基又扫了眼沉默的李善长,一顿饭的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朱元璋曲起食指,敲了敲桌面,沉沉道,“往后,他们也不必再入朝为官。”    他讲得很直白,在座之人听的很清楚很明白,也正因此,更觉震撼。    古往今来,王朝建立之初,为着尽快坐稳皇位,安定天下,皇帝往往会与世家望族联手。    而他们的主公,贫农朱元璋竟妄图开创历史之先河么!    难怪李善长一脸的苦瓜相,这事要能搞成,于国于民都好,要搞不成,那得出大乱子!    哪怕多智如刘基,也陷入了难以抉择的困境,一不小心可就得成千古罪人啊!    书房一时之间静了下来,谁也没敢做那出头鸟。    而书桌边,从来默不作声的朱标却突然道,“爹,国子学筹建之事不如交由儿子来办?”    他的话音刚落,数道视线齐齐向他聚集,全都充满了惊异。    朱元璋同样难以置信,“标儿?”    他家标儿自幼聪慧,可到底年岁尚小,且国子学之事,朱元璋并非不知道其中艰险。    朱标:“爹,儿子读书多年,想要看看自己是否学有所成。”    他眸光清澈,笑意盎然,那是少年人对外界的向往,以及世事皆在握的自信。    朱元璋看着心爱的,出类拔萃的好儿子大笑三声,连声道“好好好!”    他家标儿,不枉他多年栽培!    ·    福乐酒楼新开,常乐近来的主要精力多是放在酒楼经营一事。    托朱元璋的福,他那天在门口实名制的亲口好评,连日来酒楼生意好到火爆。    宋瑜两岁多的儿子有点不大舒服,常乐索性把记账之事也揽了过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