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初第一太子妃 第13节  (第2/4页)
吴王势力的文臣缺口,要扩大招生人数,那么老师数量会严重不足。    常乐看了看他,“你既已把学生分为高阶和低阶,高阶想必是已有储备知识,像是宋濂宋大人,刘基刘大人家的儿子吧?”    都是饱读诗书,基本再锻炼锻炼就能干活的好苗子。    朱标点头,“是的。”    常乐:“那不如让他们来当低阶班学生的老师,既能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又能培养高阶班同学的能力,一举两得。”    朱标双眸亮了,“可。”    常乐继续往后翻,他拟定的课程表里,分为文化课、法律课、数学课、骑射课,中规中矩,古代人能想到的的确也只有这些了。    朱标见她目光停留许久,“是有哪门课不妥么?”    常乐抬眸看他一眼,“那倒没有。”    朱标眉峰微挑,“但说无妨。”    常乐:“我觉得是不是该加门课。”    朱标:“什么?”    常乐:“国子学得加堂实践课。”    朱标:“何为实践课?”    常乐:“为官者当为百姓,未知百姓苦,怎谈为百姓?”    常乐:“故实践课为真实的体验百姓的艰辛,比如种田,做工,卖货......”    世间并无真正的感同身受,当权者只有真切体会过百姓的艰苦,方可知其所担的责任。    朱标闻言,若有所思, “那最该体验百姓疾苦之人,应该是我。”    常乐毫不犹豫点头,“是啊,是你。”    朱标:“......”    知不知道什么叫“委婉”?!    第11章    鸡鸣山下,玄武湖边,国子学延袤十里,灯火相辉。    应天府内,全部适龄儿童,无论是文臣武将家的,或者是寻常百姓家的,均可入学。    常乐出了福乐酒楼,拐道去接放学的常茂。    马车摇摇晃晃,没有充气轮胎,没有减震系统,颠得人直想吐。    平日里她往返酒楼和常府,都是纯靠两条腿。    若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