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6 (第2/3页)
候,大部分同学还在拼命准备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准备的高考,反正家长和老师都说,高考成功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至于专业和爱好,未来是否要对口就业,大家都没时间考虑,全看高考成绩填志愿和专业。相比起来,宁也虽然吊儿郎当不好好学习,但他应该算是极少部分在这个年纪就对自己未来和职业生涯有明确规划的人——理化课上基本都在看隋唐给的书,啃久了慢慢有点感觉,偶尔看到一些可以用学过的内容解释分析的内容,心里觉得还挺有成就感的。齐煊楼把他之前跟课的数学笔记留给了宁也,还给宁也写了个详细的学习计划。高一和高二的数学之间联系不算紧密,或者对宁也这种学渣来说,他根本用不上联系紧密的那一部分,他能把现有的部分搞懂就够可以了,前后联系拓宽思路什么的,放着高三再来也不晚。都是日后要用的东西,宁也硬着头皮看,每天跟着齐煊楼给的学习方法走。一开始特别痛苦,提前一天预习并做习题,岂止是错,完全是无从下笔,搞的宁也特别沮丧。丧完了喝杯水,硬着头皮做,做完了一对答案,全错。气得宁也直接扔了笔。气完了又觉得不服气,齐煊楼就比他聪明吗?这么想着又爬起来对答案,找难点,做笔记,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就挑不懂的地方听,格外亢奋,一听上数学课双眼都发亮的那种。徐清晨觉得自己旁边仿佛坐了个假同桌。这是上半年一上数理化不是睡觉就是看的宁也?这简直是齐煊楼附体啊!这么坚持了半个月,宁也就自己摸索到了一个规律——大部分的习题,解题思路居然都来自于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透彻公式和定理的来源依据之后,看题就基本能判断出来要从哪里入手。仿佛开了窍,宁也预习后做题的准确率大幅度上升,更让人开心的是,这样从预习到做题,再到白天课堂上答疑,回头再复习补一遍错题,基本上这部分内容的类型题已经做的足够多了,隔好久都不会忘,考试都不需要复习就能直接上。宁也又不笨,这样积累久了,前后可以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综合解题,又是一种成就感。数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