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32 (第2/3页)
经发生,秦策身为一国天子,根本脱不开干系。想要挽救名声,只能将犯事的人推出去,使叛军的怒火有个发泄渠道。如此行事,可以光明正大推说,上天固然降下惩戒,却非全部针对天子,更多是警告几姓豪强,让愤怒的对象就此转移。上表之人越来越多,其中,有真心想救唐公洛一命的,也有浑水摸鱼随大流的。借机煽风点火,想要报私仇者同样不少。随着几方同时发力,长安朝廷形成一个声音:唐公洛不能杀!秦策每日上朝,不管愿不愿意,事情都要议上一回。大势之下,他想独断专行绝不可能。若强行下旨,命秦璟发兵青州,取唐公洛及从者人头,必会担上暴君之名,民心丧失殆尽。然而,让他就此松口,秦策又不甘心。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唐公洛起兵造反是事实。如果不加以惩处,是不是会意味着,只要情有可原,造反的人都不会脑袋搬家?再遇上野心之辈该怎么办?这对统治者来说是大忌!就在秦策犹豫不定时,一封书信送抵长安。看到信中内容,秦策满脸阴沉,眉心皱得能夹死苍蝇。原来,朝廷犹豫期间,唐公洛已交出占据的城池,率心腹和部曲赶往长广郡。因做过乔装改扮,又有百姓掩护,平叛大军竟然没能发现。直到他公开露面,秦璟方才写成书信,身在长安的秦策才得到消息。无论其中真假,也不管秦璟是否刻意放人,总之,唐公洛带人离开,交出叛军驻守的所有城池,青州战火渐熄是无可否定的事实。唐公洛在长广郡公开露面,放出不忍百姓再遭兵祸,放弃起兵的消息。并且大张旗鼓让人给秦璟和长安送信,明言,如能放过三州百姓,他愿交出项上人头。此举传出,唐公洛英雄之名更盛。不等秦策做出表态,停靠在青州的船队派出人来,当面表示,如果唐公洛愿意,船队愿迎其往建康,并以钱粮赠长安及三州百姓。救人,赠粮。两件事看似毫无关系,仔细想想就会明白,这哪里是赠粮,分明是要用钱粮换唐公洛一条性命!桓祎亲自出面,更证明消息确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