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38 (第2/3页)
佛门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那么佛门中一部分人的行事便如同生在人升上的毒瘤和腐肉,看着似乎并不大,然而最容易要人命。谢知非唯一庆幸的便是此时的拓跋焘还是那个英明神武的君王,而不是往年不愿面对老去害怕死亡,整个人息怒无常的暴君。为佛门剔除这些腐肉和烂肉只会让佛门更加符合当今的修行环境。谢知非能做的,是护住真正修佛的人。而拓跋焘如今提前着手佛门的事,自比拓跋焘昏庸了听了崔浩的话进行暴力灭佛的强。这样的结果,谢知非已非常满意:“陛下心里既然清楚了是否对错、该如何做,便去做。”谢知非很满意,因为拓跋焘来询问他的意见便不会对佛门格杀勿论。拓跋焘也很满意,魏还有许多事需要他去做,只要佛门精神领袖的道实大师不反对他那便是支持,如此一来他的诸多行事也不会给魏带来什么破绽让其他人有机可乘。两个人相谈甚欢,直至未时,拓跋焘这才下山。拓跋焘的御驾走到山下,便听到嵩山上传来钟声。不同的撞钟有不同的意义。拓跋焘对佛知晓不少,凝神一听顿时愣住了。一名侍卫从队列之后匆匆赶来,对着御撵道:“陛下,道实方丈召见弟子后留下法身,已往净土。”许久后,御撵中的拓跋焘挥挥手:“……走吧。”拓跋焘不清楚道实大师这时候选择离开是支持他还是反对他,但在他准备从佛门嘴里扣食的时候,道实大师的离去只会打击道佛门,对他有好处。坏处也会有,那就是或许会被人冤枉,然而那会是很多年后才有的冤枉。嵩山上丧钟的声音还在飘荡。拓跋焘从御撵中伸出一只手,撩起一片帘幕,在帘幕之后的眼睛看向渐行渐远的嵩山。随后拓跋焘收回随后,在御撵中坐得端正。大师的意思,朕已明白,无论他日发生何事,也不会扰了少林一方净土。而另一边等等拓跋焘御架离开后,谢知非便在大殿里盘腿做好,将少林僧人尽数喊来。谢知非盘腿坐好,待人尽数来齐以后,这才缓缓道:“贫僧自成佛后本该离开次方,只是贫僧尘缘未了因而一直未离开,如今尘缘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