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1 (第2/3页)
禁不住摔了手中茶盏。“难道……”作者有话要说:因为时间线在帝策和承平之间所以呢情节上也相当于这两者的过度主线还是士庶之争也就是后来把小太子搞得半死不活的那事儿想割袍断义结果搞成了断袖……第22章好郎怕郎缠见苏诲张皇模样,郑绍点头道,“我识得一裴氏的庶子,不瞒你说,正是他告诉我的。”苏诲抿唇,“你做的不错,若我是你,亦会如此决断。只是……”郑绍与他对视,二人面上都满是苦笑。“那向正心乍一看是个沉稳的,可论起心志,怕是比坚钢都硬上几分,我看他此番赶考,本就不是为了功名,恐怕就是来找晦气的。”苏诲微微侧头,眼中寒光凌冽。郑绍叹息,“许是我多管闲事罢,只是我以为虽说这几十年士庶间的嫌隙已到了无法调和的程度,可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实在不能再内斗下去,不瞒苏兄,圣上今日朝会已下了旨意远征突厥,以嘉武侯独孤承为大将军,靖西王亦要率凉州军合兵。”苏诲若有所思,“这是倾举国之力,毕其功于一役啊。”“这个时候,怎么能为圣上添乱?”郑绍反问道。郑绍当真颇有乃祖之风,难怪郑家能历经数次变乱而岿然不动。苏诲长叹一声,“若是一日之前,恐怕我还能帮得上些小忙,无奈如今……”“怎么?”苏诲漫不经心道,“因向正心之事,我已和刘缯帛割袍断义,日后在向正心那儿也说不上话了。”郑绍蹙眉,“既是如此,你我也只能坐观其变了。”“若是世人都如子引兄一般,”苏诲淡淡道,“这世间要省去多少麻烦。”郑绍深深看他,“可我私以为,这世上少几个风流才子可以,却万不能少向兄、刘兄这般的人物。我想,苏兄应也如此想的吧?”苏诲起身付了银两,走了几步回头道,“博陵苏诲,表字晏如。”回到玄都观时,已是月上中天,还未进门,便见刘缯帛提着灯笼在门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