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8 (第2/3页)
熟路的象征意义地用锄头捶两下,然后洒下种子,拍上一层土,很快就算是完成了亲耕的环节。身后的那些官员、贵族不论身份高低都挥舞着铁锄头松着脚下一片地。「先生,冠礼准备得如何了?」完成了亲耕一身轻松的周文帝,就站在耕地旁边,「监督」着百官劳作,旁若无人的跟王翊聊起来。王翊随意挥动锄头往地上锄了几下,抛了几颗种子下去,然后埋上土壤,就把锄头交给身边的小官。自己站到周文帝身边,光明正大地偷懒起来,惹得其他苦哈哈仍然艰难地锄地的「身娇体弱」文官们送上羡慕的目光。「劳皇上挂心了。一应所需,内务府的诸位大人都准备得非常妥当。」王翊云淡风轻的道。周文帝放心的道:「那就好了。」王翊不动声色地数了数全场众人,「怎生今天竟不见戴公公随侍在侧?」戴权陪伴周文帝数十年,每天都是雷打不动的跟在周文帝身后。今日可是天子亲耕的大事,戴权竟然没有在场,这完全不合常理。周文帝微微一顿,「朕有差事派他去做。」至于是什么差事,他并没有说下去。王翊看似了解地点点头。周文帝感慨的道:「朕真的想亲眼看到敛儿及冠的那一刻啊!」由内务府筹备冠礼所用大小已经是天大的荣宠,若是周文帝亲临那就不是荣宠,而是捧杀了。皇帝的看重,对别人来说是威势。但对渴望名留青史的言官们来说,这就意味着新的靶子出现了。有很多言官都致力于做魏征、介子推般名传千载的「谏臣」,没事便思量着来个血谏、尸谏什么的,致力打皇帝脸面,声音不响不高兴。而参倒一般人太没成就感,参倒皇帝看重的,那才叫能耐,才值得青史一书。所以皇帝的看重也是一把双刃剑,撑得住的,便是俊才;撑不住的,难免沦为佞臣。状似正常的说话,却让对他知之甚深的王翊感觉到周文帝仿佛是想要转移话题。王翊试探道:「皇上虽然不能亲临,不若就让子芝那孩子代为观礼吧!那孩子与敛儿一起长大,关系最为亲善,身份也足够,又是个口齿伶俐的,想必能把冠礼上的一切都能绘声绘色地转述出来,好让皇上稍解惦念之情。」周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