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1  (第3/3页)
-----------------------    午夜将至,由于一场春雨,道路泥泞,大军受阻。    赶不到县城,只好在荒郊野地安营扎寨。    孙策的中军帅帐西侧是妇孺百姓的帐子,东面是军兵营盘。    更敲二鼓,皎月当空,银光如泻。    两个黑影从西侧的帐篷群里出来,躲过巡夜士兵,一眨眼就隐没在树丛之中。    -----------------------------------------------------------    到达柴桑口十余日了,周瑜第一次有机会坐在帅帐内用晚膳。    柴桑口位于浔阳江和彭蠡泽的交汇处,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离开岸边一箭之地的水中有一小岛,名曰浸月丘。    周瑜的中军帅帐就设在这里。    一到柴桑,他就以中护军江夏太守建威中郎将的名义布告百姓,    扶助桑麻,通商宽农。带来的水路军兵也分作两队,    一队助农垦荒,一队操练水战陆战。每二十日轮换。    这样他就不用担心主公的粮草补给是否及时。更何况主公即将带兵攻打广陵和豫章郡。说不定还要剑指中原,更需要粮草。    除了统军,周瑜还要行太守之职,地方钱粮赋税,百姓疾苦自然都要过问。江夏的另一半仍被刘表之下的黄祖盘踞。时时刻刻要提防他来偷袭。    周瑜深知孙策,这个既正面临强敌,又难守卫的地方只有派他的好兄弟来,孙策才放心。    因为别的人,孙策既不放心他们的忠诚,也不放心他们的能力。    所以,十多天了,周瑜从没用过一餐有菜有饭,有酒有肉的晚膳。    好在,他习惯了,虽然出身贵族,十九岁起,南征北讨,和下级士兵同甘共苦,已经练就了他的不挑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