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1 (第2/3页)
r>总之他是不愿意刘协来写的。让蔡琰写,虽然也不是曹操最开始的计划,但总比让刘协写要好,这可以说是曹操最能接受的一种现实了。于是在刘协提出之后,曹操也立刻赞同,劝说蔡琰亲自来写。有了曹操的话,青州这边的人员当即明白了风向,也开始跟着劝说。蔡琰虽然并不贪这样一份荣耀,但劝说她的除了皇帝还有青州的实权派,曹旭也对她说:“你既然要做大事,又何惜于写这几个字呢?”机会已经摆在了面前,何必为了表示谦虚而推辞?曹旭的话蔡琰是最能听得进去的,于是她终于点头。旁边早有人备好了笔墨,这时候也非常及时的送到了蔡琰的手边。这书最后是要作为样板拿去给工匠们做雕版,以后印刷此类书籍都以此为标准,而雕版完成之后,这原稿就要被收藏在熹平馆内作为纪念和象征,轻易不会再拿出来了。毕竟学子们若要借阅自然有雕版印刷的书籍版本可以使用,除了不是蔡琰亲自书写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此时蔡琰提笔,郑重的在书的封皮上写下五经正义四个字。这四字一出,在场顿时一片赞叹之声。曹旭就在蔡琰身侧不远,这时候自然是将这四个字看的清清楚楚。她一直知道蔡琰的字极为精彩好看,不是寻常闺阁女子小家子气的秀气,而是自有一份风骨在其中,且蔡琰大概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她的字并不遵从俗流而是大胆改进,很有自己的特色。曹旭的字其实写的普普通通,她在书法上是没有丝毫成就的,但她这种人家出来的,即便自己写的不是很好,但眼界水平却不会差了。或许比不上书法大家们的水平,但曹嵩当年对曹旭的教育即便放纵却不含糊,当年他们家也搜罗了不少当世名家的作品来给孩子长见识的。曹旭此时看着蔡琰的字只觉得比那些人也是不差了,甚至可能更好。蔡邕当年创了飞白书成为一时流行,而蔡琰此字说是隶书却也已经与传统隶书不同了。曹操也是十分赞叹,他的文学素养比之曹旭可高得多了,后世对于曹操的描述之中也是带着文学家书法家这样的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