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二十章无限诱惑(七) (第2/4页)
似乎vcd还是九三年才被研发出来的吧?其图像解压缩技术,现在或许还并未被美籍华人孙燕生的c-cube公司研发出来吧?嗯,或许,vcd这个产业由毓华电子首先开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vcd生产技术并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可言,只是利用现有的科技进行的一种组合,与其它功能软件开发的创造而已。据说在vcd出现之后,广东沿海的仿制刚开始时甚至是家庭作坊式的。只是因为松下、先锋等等ld影碟机高昂的售价,和同样价格高昂的ld碟片造就了适合大众消费的vcd产业。只要拥有了mpeg技术,生产vcd和灌制vcd碟片都是并不困难完成科研的事情,而灌制音像出片物又可以借机获得批准成立音像出版公司,正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啊!万燕之所以从产业创造者变成首先被市场淘汰者,并非是因为它没有申请专利,vcd技术根本就没有什么核心专利可言,其核心技术就是c-cube公司提供的mpeg图像解压缩技术,因此它的衰败主要是其经营策略的失当。而且用周毓的眼光看来,万燕在vcd配套软件功能开发的科研上的研发也是走了弯路的,现成有的松下、索尼、先锋等等品牌的ld碟机的诸多功能软件,都是现存的精良设计方案。为何不采用去芜存精的模仿?傻-逼的松下,将其功能复杂到让一个小小的遥控器上,分布着密密麻麻数十个功能键,似乎功能越多就越显得它的先进,而事实证明,越傻瓜的电子产品才会受到越多平民百姓的轻易接受和使用。当然,这是因为周毓具备后世眼光,才得知经历过市场考验的经验之谈。至于vcd碟片灌录这项技术倒是需要研发的,不过它也不过是基于图像解压缩技术的一种反向研究而已,当初万燕就是因为图像解压缩技术能将影音制品压缩在一张小光碟上才兴起开发vcd这种廉价视听产品的嘛。在周毓看来这两项技术合成的研发,如果在软件开发上采用拷版、模仿方案,顶多也就是一两百万美金的投入就能达成的事情。需要投入较多的反而是影音制品版权的购买,和规范化流水线生产的规模化投入。规模化生产能使生产成本降到最低,可以令vcd甫一面世,就是普通家庭可以轻易接受的价格;再配合相应的广告宣传,便能迅速霸占毓兴自创的独一无二的全国市场,使模仿生产者无利可图。vcd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仅为几百元每台,而少量生产的配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