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32章 盗墓 (第2/3页)
,由于洛阳铲铲头后部接的木杆太长,目标太大,所以弃置不用,改用螺纹钢管,半米上下,可层层相套,随意延长。平时看地形的时候,就拆开背在双肩挎包里。这个盗墓的工具是非常方便的,洛阳铲也是盗墓的必备工具。”主持人说道:“原来如此啊,看来盗墓的还真是很有创意的,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了的。”李辉教授说道:“千万不要低估盗墓贼,其实基本上所以的有价值的墓穴,盗墓贼都光顾过,盗墓贼向来都是我们考古界最头疼的问题。好不容易发现一个大墓。结果一看,早被盗的一干二净。那种心情不是你能理解的。”主持人说道:“那听起来,盗墓人真的是神通广大啊,他们都是哪些人从事这个活动呢?”李辉教授说道:“干盗墓勾当的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官盗,像汉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温韬,到民国时的孙殿英等,都很有名,他们往往动用大批士兵,明火执杖地大干;还有一种是民盗,分布各地,人数众多,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挖开墓室、棺材,从中取出随葬的财物珍宝,大发横财。官盗其实就属于光明正大的盗墓了,这种都是明盗,有着历史原因的。这个民盗就有点意思了,他们多集中在古墓葬较多的地方,如河南洛阳地区、陕西关中、湖南长沙周边一带等地。这些专职盗墓者在解放前一般是两个人合伙,多人结成团伙的是少数,一个人单独干的更少,原因很简单,一个人顾不过来,而两个人可以分工合作:开始时一个人挖洞,另一个人清土,同时望风;以后一个挖进墓室,另一个人在上面接取坑土和随葬品。这两人多为有血缘亲戚关系(要好的朋友也很多),但奇怪的是父子关系的较少,这也许是干盗墓这营生毕竟见不得人,老子即便干上这个不光彩的勾当,也要维持做父亲的形象,不好意思拉上儿子一块干,做儿子的后来发现了也装着不知道。两人合伙为什么要找有血缘的亲戚呢?这是为了防止在洞口接活的人图财害命。就是说,洞下的人把活干完将财物都传递上去了,他就会拍拍巴掌或拉拉绳子,示意洞口的人把他拉上去。如果洞口的人见财起意,当洞下人快上来时猛一松绳子,洞下的人冷不防从四五米以上的距离跌下去,骨折、受伤动弹不得,洞口的人又赶紧把提上来的坑土向洞下灌埋,下面的人必死无疑。所以,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随时都有可能这样做的,因为人心的贪婪,谁也不敢保证,所以才会形成这样一种关系。”主持人说道:“原来如此,盗墓来说,看来很多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也干过啊。他们盗墓的方式到底有哪些啊?”李辉说道:“这个盗墓具体的方式,说来就话长了。其实在古代来说,盗墓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最著名的要说摸金校尉了。摸金的雏形始于战国时期,精通“寻龙诀”和“分金定穴”,注重技术环节。曹操设立摸金校尉一职,专门掘丘,所以摸金门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