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奇人录_442章 内经的阴阳能量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42章 内经的阴阳能量观 (第2/3页)

错乱的一种情况。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这段说的是天人类比。上窍代表天,也代表头部。浊阴出下窍,是大***从二阴排出。清阳走皮肤,浊阴走五脏。清阳充实四肢,所以四肢才有力量,也是阳气的功用之一。而浊阴的去处就是六腑了。所以身体里面。这个清阳跟浊阴各有各的路径的,各有各的归处,是非常规律性的。这段类比天地,说明人体的浊阴跟清阳都有自己运行的规律。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这段历来有争议,这个味到底指的是什么?这里的归又代表什么?唐代王冰注释为:“气化则精生,味和则形长,故云食之也。”认为气是生成精的,味是生成形的。因而他又说“形食味,故味归形;……精食气,故气归精”。显然,这里的“归”,是生成的意思。然而,他将“化生精”解释成“精微之液,惟血化而成”,且“化生精,故精归化”。一方面拉出来经文没有涉及的“血”,另一方面又把“归”的含义改变为“来源于”了。此外,他认为“气伤于味”是“精血内结,郁为秽腐攻胃,则五味倨然不得入也。女人重身精化,百日皆伤于味也”也让人有离题之感。所以说王冰这段解释的前后矛盾。

明代张景岳注释“味归形,形归气”云:“五味生精血以成形,故味归形。形之存亡,由气之聚散,故形归于气。”并且又把“气归精”“精化为气”做了互化的理解:“精化为气,谓元气由精而化也。……然上文既云气归精,是气生精也,而此又曰精化气,是精生气也。二者似乎相反,而不知此正精气互根之妙,以应上文天地云雨之义也。”张景岳把归理解为生成之意。

与张景岳相反,清代张志聪将则“气归精”解释成精生气了:“阳气生于***,故气归于精。”

毋庸枚举,可以看出,多数注家对“归”的含义作了随句取义,令人费解了。归,有两个趋向相反的义项。一是有“归结为、成为、走向”之义,言女子出嫁云“之子于归”,云“若水之归海”。这个义项多见。二是有“归还、返回到、来源于”之义,云“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所以这个归到底该如何理解呢?本书作者偏向于第二种解释,那就是来源于的解释。属于一个源头关系。味来源于形体,形体来源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