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一章 贝尔格莱德的噩耗 (第2/5页)
郎,曰本邮轮董事会副主席兼副社长,应该算是高层吧。”肖凌沉思了片刻,突然眉飞色舞地笑道:“曰本邮轮可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在美国的影响力很大。如果能藤田能给你写一份推荐信,那招生委员会肯定会对你另眼相待的。”推荐信不但要够分量,而且还要够数量。从申请的角度上来讲,这的确是个好的选择,可请小鬼子帮自己写一封尽是溢美之词,田文建却怎么也拉不下这个脸来。安晓彬可不管那么多,而是举一反三地说道:“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既然推荐信多多益善,那就请埃文斯银行的汉克斯先生也写一封。”龙江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的第一艘废轮,就是从纽约埃文斯银行采购的。双方之前打了交道,请他写一封推荐信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哈佛不是考上的,而是争取上的。”想起吴晓燕的那句话,田文建咬了咬牙,毅然说道:“来报名的都是全球各大学的尖子,本来就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看来也只能这样了。”“这就对了嘛。”肖凌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推荐信是一方面,给教授的自荐信也很重要。离报名还有几个月,你最好先通过电子邮件跟教授联系联系,一定要给他留下点印象,省得人家到时候拿着一叠推荐信,却不知道被推荐的是谁。”“晓燕姐也是这么说的。”小娜重重的点了下头,一脸深以为然的表情。回到公寓,已经是午饭时间,四人吃了顿自己做的家常饭便再次出门,准备在周围先找个工作,并顺便买两辆自行车。付完房租,小两口身上就剩一千三百美元。田文建又婉拒了安晓彬的好意,工作成了二人目前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波士顿没有唐人街,只有中国城。粗看之下似乎与国内的粤港小城并无什么不同。寻常巷陌,中文招牌参差错落,往来的行人用广东方言随意交谈着。道边店铺鳞次栉比,熟悉的中国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街区从容不迫的生活节奏,俨然一个读力的华人小社会。只有孩童口中流利的英文,才让人意识到究竟身处何方。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打黑工的种类也只有那么几种。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起码好找,时间上也没有限制,每小时工资也高一些。人生地不熟的田文建,眼前也只能顺着吴晓燕的足迹,把工作方向定在最普通的“打餐馆”,也就是俗称的刷盘子。转了一个下午,田文建才意识到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因为打餐馆也是很有讲究的,有很多工种,而且多数情况下不是刷盘子。更多的则是配菜、服务生和送外卖。厚着脸皮进了几家,都因为不懂广东话、上海话等“国语”而被拒之门外。这让二人沮丧到了极点,连去买自行车的心情都没了。看着他俩那副失落的样子,肖凌连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