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同凡响 (第3/6页)
9%的可能是鬼扯。根据维特根斯坦反驳‘私人语言’的论证,那样的东西极有可能连作者自己也不知道在扯什么犊子。”同学们顿时爆笑了起来,对身边这位年轻的教授,以及他的课更感兴趣了。“清晰是哲学家的天职,也是一切搞研究的学者的天职,让人……至少能让专家“读懂”你的论述,是一篇著述的最低要求。”田文建顿了顿之后,接着说道:“现在讲到第二个关键词——哲学。虽然我无法给出精准的定义,不过这里应该有一个区分,那就是广义的哲学可以分为‘大众哲学’和‘学院哲学’。在这里我给大家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有一次在波士顿,我穿着件印着kcl标志的套头衫搭乘地铁,一位美国老头和我聊天,问我学什么的,我说我学哲学。老头立马兴奋地问我,‘你觉得毛z东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吗?我想了想,回答他说,‘在某种意义上他是的,不过,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希特勒和萨达姆都是哲学家。’这个极为崇拜[***]的老头仰头皱眉困惑了一会儿,又笑逐颜开争辩说,‘不不不,哲学家一定是道德高尚的,你说的那些人不是,但毛z东是。’我回答他说,‘那就需要真正的学院哲学家来讨论,什么叫做道德高尚了。’我想,这段对话,应该算例示了‘大众哲学’与‘学院哲学’的区分。”在大礼堂这么个严肃的地方,把[***]和希特勒、萨达姆相提并论,还真敢说!还好现在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讨论的也不是敏感的政治问题。那位提出问题的女同学沉思了片刻,一脸似懂非懂的表情,接着问道:“那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高尚呢?”“要弄清楚什么叫做“道德高尚”,或者说弄清楚道德的条件、起源和理由,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在西方,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到密尔,到休谟,到威廉姆斯……有那么多极其智慧的头脑,都在为这个问题寻找答案,这就足以说明‘学院哲学’这项工作的艰辛。……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们,为把各自的理论立场精简化、范畴分类化,设置出了很多带“主义”的名词。例如在讨论伦理道德的问题上,就有过“柏拉图主义”、“美德伦理学”、“道义论”、“结果主义”、“虚无主义”、“怀疑主义”等等名头,各种“主义”还有强弱之别。问题还不止这些,各派各式的伦理学或道德哲学理论的得出,还与这些哲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