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遗玉_分卷阅读47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71 (第3/3页)

去国子监上课,而是和卢书晴一道,乘马车去了延康坊。

魏王府下设的文学馆,是在延康坊内的西北隅,占地只有国子监的十分之一大小,但亭台院落,宿管书楼却是一应俱全。

文学馆的存在,证明了当今皇上对四子泰的宠爱,能够这般正大光明地招纳天下学者名士,皇子之中只此一家。

文学馆内的学者,大多是年过二十者,也有小部分十余岁的,这些人里有的是寒门出身又年岁过大,无缘国子监的,也有的是门户足矣,却不愿到国子监去修学的,但他们的目的却共同,那便是每年一度的科举盛事,或者可以说,是为了出人头地。

馆内下午迎来了一群十几岁的少年少女,在事先得知他们是此次的一部分主修人员后,并未在来往的学者中引起什么骚动。

国子监的十个人在文学馆门外聚齐之后,便由这次被特派来的查博士领着入内,比起国子监的恢宏,馆内精致秀气的建筑,引得这些少年少女们不少新奇。

遗玉被程小凤拉着走在前面,观察的却是来往的文人学者,这些年岁稍长的青年们,衣着并不统一,可神态风貌却不输于人。

身穿国子监博士常服的查博士走在前面引路,心情很好地向身后的一群孩子们介绍着道:

“此后一个月,你们每天下午都要在这里参文受教,老夫与你们讲些当知的事——这文学馆分为东西两区,以一道分隔,那西面,是学士们的公务堂、馆内的大书楼、还有魏王殿下召见学者们的风伫阁,喏,你们瞧那便是……”

听到这里,十个人几乎同时扭头朝着西边看去,远远的便见一座三层高的灰白色独楼伫立,这“风伫阁”算得是这文学馆内的一景了,不单是那楼阁的建构,更是因为但凡在那里被魏王召见过的学者,多是后来在长安闯出些名头的,远了不说,近的,卢智便算是一个吧。

“这东面便是我们现在走的地方,同像咱们学里各分五院,教舍、讲义厅、学宿居都在这一片,老夫现在带你们到讲义厅去,听候谢学士的吩咐。”

这么说着,一行人便穿廊走巷,来到了讲义厅门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