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帝女凰途_分卷阅读87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73 (第2/3页)

为大,哪怕再悲伤,也需要安葬死者,安排生者。

三日后,李君玉带领百官与家属,以及围观的无数京城百姓,一并到达西山英雄碑下,将死去的英烈葬于此处,香,全城祭奠。

李君玉道:“你们葬于天子脚下,可以看着我振兴这个朝廷,朝廷以你们为荣,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众官员,众战将都一一的了香。

不少士兵前来送行,都戴了黑纱,以示哀悼。

安葬完死者后,又开始忙乱的发下抚恤金,几乎将财物分完,接下来又是军各到了年岁的兵员退役与补充事宜……

有的领了兵饷,领了军户,或女户的书,有的自愿回乡的回乡去了,有的不愿回乡的也随着朝廷安顿下来……

这也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想回乡种田的百姓也都在官府的护卫下一一回乡。兵部与户部真是跟着忙的团团转,而且还要补充兵源,因而更加的忙。

朝廷改府兵制为募兵制,不再设节度使,避免以后为祸弊端。整个朝纲都有大改……

朝廷又推行均田制,进行大量的人口普查,丈量土地,平均赋役,裁减以往地方过冗官员,百姓们按人头分二百亩田,其实五十亩为永业田,是可以传承给家子孙的,其余一百五十亩是在人死去后,收为朝廷的,但这一切,依旧得到了百姓们的大力拥护。

尤其是三十税一,现在已是九州通行,李君玉在民间的威望更是达到最高,人头税,赋尽减去,只整合于一年收一次,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与民休息政策……

这一切都得到了百姓们的强烈拥护。因而,威望鼎盛之时,万民书的规模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默契的高度,还在强烈的进行着发酵。

李君玉不急着登基,却已将百姓们急的发晕。

因为李君玉不登基,那封赏不好安排,因而,百官是真的急了,天天来催,汇报事事都要催一催。

因而,李君玉真是耳朵几乎都生了茧子……

在百官与众将士与百姓的呼声,李君玉于通天六年冬至这一天,登基为女帝,改国号为誉,成立大誉朝。开辟了一个开国女皇的辉煌。

女帝一登基,国号一定,天下终于心定下来。

第一任帝凰,前无古人。却将后有来者。她开辟了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