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女郎_分卷阅读35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56 (第2/3页)

考生投机取巧,取中他为第三名。

浙江考生一片哗然。

接着南直隶、江西、湖广也相继出现剿袭文章被房考官赏识,考生靠死记硬背而高中的事。

因为科举考试的范围、书目都是固定的,而且随着常见的题目屡次重复考,剩下能拟的题目数量有限,考官能出的考题越来越少,市面上出现许多猜题、拟题的时文,供考生们作参考。

傅云英编纂的就是类似于这样的辅导参考书,但她主要是根据不同学生的文章分析制艺的技巧。

大多数时文就是纯粹的猜题,拟题,然后写好模范文章。学生们买到时文后,不管其中的写法或者破题意义,逐字逐句死记硬背下来,到了考场上,运气好的,碰到原题,便直接剿袭所背文章。

这种现象屡禁不止,以前也曾有过,但还从来没有过几省同时出现剿袭文章被房考官赏识的事。

而且还发生几个考生考卷雷同的现象——不用问,他们买了同一本时文册子。

剿袭范文不同于科场舞弊,并不算违法。

但是大范围内出现考生凭借剿袭文章名列桂榜,影响太坏,天下学子议论纷纷,如果处理不好,以后谁还肯老老实实读书写文章?

还不如去背时文。

傅云章告诉傅云英,当年曾有一位福建考生在乡试中靠剿袭文章考中举人,被人举报后,因为不算违法,他接着参加会试,最后名列进士金榜。

结果天下士子竞相效仿,时文册子卖得更好了。

虽然那位福建考生的名声彻底臭了,可功名利禄面前,大部分人不把脸面当回事。

第二天傅云英在文华殿甬道前等候传召的时候,听到王阁老、姚文达、汪玫几人在讨论乡试的事。

姚文达和汪玫是王阁老的盟友,范维屏资历上不如他们,崔南轩专注改革,不理会朝臣之间的党派之争,现在内阁看起来由王阁老控制。

实则不然。

王阁老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他本身也没有太重的权欲心,但求无过,凡事能和稀泥就和稀泥,所以朝堂目前一片风平浪静。

姚文达非常痛恨考生投机取巧,建议革除那几个考生的功名,还得彻查那些地方学政、考官,竟然一次性出现这么多剿袭之作,学政难辞其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