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幼子的从容人生_分卷阅读9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8 (第2/3页)

大帮妯娌,分家那么多年,倒是头一回来得这么齐。魏氏心里清楚的很,无非是为了那三万两聘礼,她就纳闷了,自家凑的银子,你们来掺和什么,一个个脸皮真是比城墙还厚。

说来也心酸,镇远将军府传承了近百年,在军中的名号那是响当当的,可惜家底实在是薄的可怜。人都说穷文富武,不是没道理的。武勋家的孩子自开始习武就需要大量珍贵的药材来通筋伐髓,在一个武将长成之前至少也得打磨筋骨近十年,那期间的花费的银子真就是一个无底洞,镇远将军府这一辈里就两个男丁,可也只有老大从了武途,老二不是不想让他学,实在是将军府学不起啊。

可上一辈镇远将军没这个觉悟,他觉得都是他的儿子,凭什么厚此薄彼,十个儿子啊,统统都开了筋,镇远将军府的老库都被他砸干净了,要不是娶回来的儿媳妇带的嫁妆都挺丰厚,他们一家大老爷们说不定真得吃土。

也正因为这点,将军府上一辈在北疆战场上是赫赫威名啊,十子出阵,皆是猛将,杀敌于无物,端的是意气风发。可惜,枪打出头鸟,北方的鞑靼王庭纠结了好几方远北羌胡,狠了心要给大朔一个好看,他们巨金买通了雁门关据城的一个偏将,让他在镇远将军回城的时候死关城门,十几万大军压境,包了老将军的饺子。最后,连带着随父出征的老三老四老六老七,一家五父子皆为国捐躯了,临了临了,连尸骨都没找全。

那时候姚宏建尚不到而立之年,在军中的威望还不足以担得起一品将军这个衔,先帝对他们这些武勋平常就爱答不理,没事还要埋怨他们花的银子太多,这次老将军不仅打了败仗,还把好几万人手都折在那了,他老人家龙颜大怒,差点没把将军府上下都给砍了。还是内阁顾忌武勋一脉群情激愤,老将军死战到最后一刻,也算是为国尽忠了,好劝歹劝,才打消了先帝那个蠢念头。

姚宏建就惨了,被圈在府里守了三年孝,还没出孝呢,家里几位妯娌就闹着要分家,老太太都镇不住。镇远将军府那点家底要按照礼法分,下面几个弟弟差不多就相当于要净身出户了,还有那些守寡的弟媳侄儿们,不能把他们赶出去自生自灭吧。所以当时虽然老太太极力反对,但姚宏建还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