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19 (第2/3页)
竺王一惊,然后道:“至多一万。”小唐想了想,道:“两万。”天竺王不由又是大笑,道:“唐侍郎,本王从未钦佩过一个人,你算是头一个……好!且看在是你的面儿上,本王借你一万五千兵马,不必再逼我。”小唐微微一笑,拱手道谢:“多谢大王。”天竺王看着他通身气质,忽然叹道:“上国人物,莫过于此……倘若中国再多几个如唐侍郎一般的人物,只怕不管是尼博尔还是我国,都已归于中国治下了。”小唐听了,却一笑道:“大王过虑了,我华夏素来奉行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若不是沙罗冒犯在先,我国绝不会主动开战,但一旦开战,便绝不姑息!”——犯天/朝神威者,虽远必诛。天竺王听得心头一凛,他定睛看着小唐,面前之人,虽是美若冠玉,但通身却透着不世的锋芒,竟隐隐有些圣雪山的神姿,清寒凛凛,端庄尊贵,令人无法直视。此一刻,天竺王心中忽然也生出一种莫名的信念:此人一去,沙罗必亡。天竺王心头一动,凝视小唐,忽然说道:“我再添精兵五千,并十个熟悉沙罗地形的将领,连同尼博尔的五千人马,给你组成四万之众,只望天/朝上使凯旋之日,莫要忘记本王今日之情。”小唐并不觉得意外,微微笑道:“多谢大王,我国有句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今日借兵之情?请大王放心。”当下,小唐自天竺又借兵两万,跟尼博尔的两千三百人,对外统称有五万人马,大军赫赫,直逼沙罗而去。大日王起初听闻,尚不当回事,反而大笑:试想一个大舜的使节,率领一帮“乌合之众”,能有多大能为?何况就算真的有五万人马,沙罗却有十几万兵力可以调动,又能奈他何?小唐却跟其他六十九人大舜残部,破釜沉舟,统统身穿白衣,以示不忘血仇,誓要雪耻之意。这一场战,非比寻常。域外之地,又因多年不曾跟中国交手,又哪里懂得其中利害?所谓兵者诡道,用兵如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