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84 (第3/3页)
程询笑着称是。皇帝转头吩咐刘允:“记着,明日派人把吏部那些公文卷宗送到程府。”随即凝了程询一眼,“既是奇才,过目不忘的本事是少不得的,朕要你看的,不单要你记住,还要摸出门道。”程询留意到皇帝说的是送到程府——这分明是早已命人准备好了。他立刻起身谢恩。皇帝的话是很委婉,没点破,但只要有点儿脑子的就能明白。皇帝一笑,示意程询落座,“抓紧些,十天八天能了然于胸的话,再好不过。”“微臣定会竭力而为。”程询恭声回话之后方落座。皇帝这才吩咐等着示下的小太监,“请杨先生进来。”这个阶段,对他至关重要,要改变内阁——也就是朝堂的格局,更要提携新一代才俊。说到底,处置景家,终究算是处置皇亲国戚,是国事,也算家事,而整治首辅,便绝对是关乎朝堂的举措。再就是次辅,瞧着那意思,应该也会不出他所料的辞官致仕。这样一来,有些天生不安分的人便会暗中散播一些说法,隐晦地指责他玩儿上任三把火那一套却玩儿不好,煽动学子、官员对他不满的情绪。他的应对之策,只能是提携与杨、程二人相关的人,如此,足以堵住悠悠之口。只是,到眼下,杨阁老那些资质平庸的儿子门生,他真是受不了,要是抬举他们,自己得窝火很多年。比起杨阁老,程阁老的情形要好很多。最要紧的是,程家有程询。不是没担心过的。有些人在学问上聪明绝顶,人情世故却是一窍不通。这样的人就算连中三元,进入官场也是废物。万幸,程询不是那样的人。他通过翰林院几名官员和蔚滨之口,都能确定,这人公事上沉稳内敛、进退有度、明辨是非,与上下级官员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与人有分歧的时候,解决的手段不同,但不肯妥协、达到目的是宗旨。种种相加,他全然笃定提携、重用程询的心思。那杆子闲人就算闹腾,阵仗也大不了。能够服众的人才,就是有这点好。杨阁老走进门来,见皇帝竟然在与程询下棋,很是惊讶。程询望过去,发现杨阁老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